培田客家古村位于福建省閩西山區(qū)連城縣宣和鄉(xiāng)境內的培田村,至今仍保存著(全國)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古民居建筑群。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藝,濃郁的客家人文氣息,堪與永定土樓、梅州圍龍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經典之作,人稱“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國南方莊園”,有“民間故宮”之美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村)”,“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村”、[2] “中國十大最美村鎮(zhèn)之一”。
-
中文名
-
中國十大最美的村鎮(zhèn)
-
地 址
-
福建省閩西山區(qū)連城縣
-
釋 義
-
培田村
-
特 點
-
保存著較為完整的明清建筑群
培田古村,被譽為“福建省民居第一村”。因為培田的祖先給這個面積僅13.4平方公里、住戶300多家,村民僅1000多人的小小村落留下一筆巨大的遺產:培田村保存著30幢大宅、21座祠堂、6處書院、1條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4處庵廟道觀,總面積達到7萬平方米。全村建筑的博大、保護的完好、珍藏品的多、文化底蘊之深,為外界所嘆服。
重慶合川淶灘古鎮(zhèn)
淶灘古鎮(zhèn)位于重慶市合川區(qū)東北28公里,山水環(huán)抱,景色秀美,歷史悠久,距今已200多年,走過深排如走進一幅泛黃的老照片,去尋找一種飄在空氣中還有點潮濕的故事。聽當地人介紹,從咸豐年間建成后,為了防范太平軍入川和李、藍起義,同治年間淶灘進行了一次浩大的加固維修,建成了環(huán)繞著整個古寨的石頭砌成的防御設施,直至今天這道石頭城墻依然可見其堅固,足以鑒證當年那一段歷史。
淶灘寨占地0.25平方公里,四座城門呈十字對稱,寨墻全部是半米多長的條石砌成,十分堅固。而塞內還保存著200米的青石板街道,400余間清代民居。眼光穿過時光的隧道,回到清咸豐年間,由于傍著渠江,仗著舟揖之利,床灘還是個著名的水碼頭,有水便能引來商,當時的淶灘寨商賈云集,街市興旺,十分繁華,依山而筑的。
婺源是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它位于江西省東北部,與安徽、浙江兩省交界,剛巧處于黃山、廬山、三清山和景德鎮(zhèn)旅游金三角區(qū)域。
佛寺也香火不斷,是盛極一時的風水寶地。
婺源縣建于唐朝開元28年(公元740年),境內林木蔥郁、峰巒疊幢、峽谷深秀、溪流潺潺,奇峰、怪石、驛道、古樹、茶亭、廊橋及多個生態(tài)保護小區(qū)構成了婺源美麗的自然景觀。靈巖國家森林公園內有三十多個溶洞,這一帶自唐宋以來就是游覽名勝,各個溶洞內留有古代名人的刻墨二千多處,公園內的鴛鴦湖棲有上千對鴛鴦。婺源不僅自然風光秀美,還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自古有“書鄉(xiāng)”的美稱,從宋代以來,婺源出了文學家朱弁、理學家朱熹、纂刻家何震、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等文化名人。婺源是我國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間處處掩映著飛檐翹角的民居,其中汪口俞氏宗祠氣勢雄偉、工藝精巧,被專家譽為“藝術寶庫”;紫陽古街上保留著朱熹祖居;建于隋代的詹氏一世祖墓每年都吸引著上百萬的臺灣詹氏后裔前來觀光、祭祖。
靈巖古洞群、古樹名木、明清建筑及古文化,是婺源風景的四大特色,要想仔細品味這些景觀,最好是徒步在婺源旅行。在青山綠水中,不經意路過的一棵古樹、一株老藤、一段斷壁、一眼深井可能都蘊含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對于游歷過名城的海濱和名山大川的游客來說,來婺源旅游會感受到別一種寧靜清悠的享受。
烏鎮(zhèn)位于浙江省北部,京杭大運河西側。地當水陸要沖,俗稱兩?。ㄕ憬?,江蘇)、三府(嘉興,湖州,蘇州)、七縣(烏程,歸安,崇德,桐鄉(xiāng),秀水,吳江,震澤)交界之地。烏鎮(zhèn)原以市河(車溪)為界,分為烏青二鎮(zhèn),河西為烏鎮(zhèn),屬湖州府烏程縣;河東為青鎮(zhèn),屬嘉興府桐鄉(xiāng)縣。據烏青鎮(zhèn)志記載,春秋時此地為吳疆越界。 傳承千年的歷史文化 ; 淳樸秀美的水鄉(xiāng)風景;風味獨特的美食佳肴;繽紛多彩的民俗節(jié)日……深厚的人文積淀和亙古不變的生活方式使烏鎮(zhèn)成為了東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傳承伴隨脈脈書香,在這兒展現一幅迷人的歷史畫卷。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美麗。
烏鎮(zhèn)雖歷經2000多年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的風貌和格局。全鎮(zhèn)以河成街,橋街相連,依河筑屋,深宅大 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古 色古香,水鎮(zhèn)一體,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石板小路,古舊木屋,還有清清湖水的氣息,仿佛都在提示著一種情致,一種氛圍。過“逢源雙橋”,遠遠水面上漂來一 葉扁舟,兩位鄉(xiāng)間女子坐在船頭,悠揚的江南小調也越飄越近,走在如今的一些老街上,常會心生感觸:舊貌還在,氣韻無存,但游烏鎮(zhèn)沒有這種“物是人非”的感覺。如今的烏鎮(zhèn)大致分類為傳統(tǒng)商鋪區(qū)、傳統(tǒng)民居區(qū)、水鄉(xiāng)風貌區(qū)、傳統(tǒng)餐飲區(qū)、傳統(tǒng)文化區(qū)、傳統(tǒng)作坊區(qū)。作坊區(qū)內,竹藝、扇藝、陶藝、壺藝、文房四寶、木雕、紡紗織布……曾在桐鄉(xiāng)周圍流行一時的手工作坊一家挨著一家。商鋪區(qū)里,曾在烏鎮(zhèn)歷史上顯赫一時的商鋪、當鋪、藥鋪都以原本的面貌呈現著,只不過留下了歲月刻下的刀刀痕跡。民居區(qū)修舊如舊,最值得訪問的就是那些仍沿街而居的老人們,他們與烏鎮(zhèn)共同走過了數十年的光陰。文化區(qū),印象深刻的是藍印花布“漫天起舞”的庭院,音韻鏘鏘的古戲臺,還有幕布上的那一段“皮影”傳說……
山西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東南部的晉城市北留鎮(zhèn)境內,東與河南省焦作市毗鄰,南與古都洛陽接壤,西與山西省的臨汾市、侯馬市相交,北與山西省長治市緊連。
皇城相府是中國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的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光祿大夫陳廷敬的故居,位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zhèn)皇城村,枕山臨水、城墻雄偉、雉堞林立,房屋則樸實典雅、錯落有致,是一座別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筑群。 皇城相府景區(qū)游覽面積十萬多平方米。其建筑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 御書樓金碧輝煌,河山樓雄奇險峻,中道莊巍峨壯觀,斗筑居府院連綿,藏兵洞奇妙無窮,南書院曲徑通幽,西花園風景別致,紫蕓阡御碑林立??v觀相府景區(qū),歷史人文底蘊厚重,造型獨特,氣象萬千。
朱仙鎮(zhèn),在開封城西南22.5公里,因傍賈魯河,水路轉淮河可遠達揚州。朱仙鎮(zhèn)自唐宋以來,一直是水陸交通要道和商埠之地,明朝時是開封唯一的水陸轉運碼頭,朱仙鎮(zhèn)因此而迅速繁榮。
朱仙鎮(zhèn)的木版年畫,在全國享有盛名,是我國木版水印年畫的發(fā)源地,它產生在唐代,盛行于明清。生產年畫的作坊,最多時達300余家。年畫種類繁多,有門畫、灶畫、中堂、桌裙、門頭、影壁、斗方、對聯等。內容有歷史戲劇、演義小說、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如長坂坡、銅錘換御帶、撞山、岳飛大破金兀術、祭塔、哪咤鬧海、羅煥跪樓等,并點綴很多美好雅致的吉慶圖案,而且以色彩艷麗深沉、莊重渾厚、經久耐曬等優(yōu)點著稱。每年出售的年畫多達300萬張,行銷全國。
歷史上的朱仙鎮(zhèn),不僅是商業(yè)重鎮(zhèn),也是有名的古戰(zhàn)場,宋朝民族英雄岳飛大破金兵的戰(zhàn)斗就在這里。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率百萬農民起義軍第三次進攻開封時,在朱仙鎮(zhèn)殲滅了明朝的了啟睿、左良玉的軍隊20萬人馬,獲大勝。傳說,朱仙鎮(zhèn)是戰(zhàn)國朱亥的故里,因朱亥的祖宗原來住在鎮(zhèn)北一個名叫仙人莊的村子里,故稱朱亥為朱仙,遂又把朱亥的故里稱為朱仙鎮(zhèn),至今,鎮(zhèn)里還有仙人街、仙人橋之說。鎮(zhèn)中還有繁盛時期保留下來雜貨街、曲米街、油簍街、炮房街、估衣街、京貨街等許多街道名稱,鎮(zhèn)里最著名的商品有“西雙泰”的竹竿青酒、“玉堂號”的豆腐干、“天義德”的紅紙和門神等。賈魯河從鎮(zhèn)里南北穿過,把全鎮(zhèn)分為東、西兩部分。河上有大石橋和二板橋又把全鎮(zhèn)聯成一體,鎮(zhèn)內除古色古香的舊式房外,又增添了林立的新式樓房,商業(yè)又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整個集鎮(zhèn)幽雅、玲瓏、別致。
和順距騰沖縣城7千米,人口6000余人,旅居國外的和順人達6萬人之多,分布于13個國家和地區(qū)。和順有全國最大的鄉(xiāng)村圖書館。這里孕育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艾思奇、緬甸國師尹蓉和飲譽中外的“翡翠大王”——寸尊福、張寶廷等一大批英才人杰,是云南4個典型的文化生態(tài)村之一。和順鄉(xiāng)環(huán)境幽美、民風古樸、漢文化積淀深厚,暢游和順,就是將自己融進博大深邃的文化氛圍中。
和順,古名陽溫暾,舊為佤族居住地,因有小河繞村而過,起名“河順”,再由文人雅士借詩“云涌吉祥,風吹和順”之意,更名和順。和順四周是大大小小的火山錐,全鄉(xiāng)住宅從東到西環(huán)山而建,漸深漸高,房舍密集,錯落有致。一條三合河繞村而過,兩座石拱橋連接村內外大路。村中所有的道路、甚至連村外的田埂都是用石條鋪就的,晴不揚塵,雨無泥濘,不爛不滑。環(huán)村大路邊,每一條巷道的交會處,都有一道圍有石欄的半圓形或是扇形“月臺”,有的還有照壁,據說是依風水而建,月臺中間種有一棵大榕樹或是槐樹,綠陰如蓋,旁有石凳供人休憩、談天。
和順的民居基本上由石頭、木材、泥磚建造而成,不同的家境選擇不同檔次的材料,房屋的造型也各不相同,既有傳統(tǒng)庭院式建筑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也有中西合壁式的,還有糅合白族民居特色的。每家宅院中的天井都用石板鋪砌,院內廣植盆景花卉,廳堂里懸掛著對聯、匾額,其內涵與講究著實讓人驚嘆。有的人家還裝有進口鑄鐵花窗以點綴廳堂,有的人家可以見到雕花精美的中式窗欞鑲著進口的彩色玻璃。大多修繕良好,粉墻黛瓦,整潔美觀。
宏村位于“桃花源里人家”——黟縣東北部,距黟縣縣城11km,歷史悠久,環(huán)境優(yōu)美,整個村落面積19.17公頃(300多畝),現存明清時期古建筑138幢。宏村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1年),名叫“弘村”,清乾隆年間改為宏村,至今已有870多年的歷史,原為汪姓聚居之地。
宏村的選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著直接的關系,是一座經過嚴謹規(guī)劃的古村落。村內外人工水系的規(guī)劃設計相當精致巧妙,專家評價宏村是“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詳細規(guī)劃之村落”。被中外建筑專家稱為“中國傳統(tǒng)的一顆明珠”、“研究中國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宏村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xiāng)村”,聯合國專家稱贊它為“舉世無雙的小城鎮(zhèn)水街景觀”。因為它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有時云蒸霞蔚,如濃墨重彩,有時似潑墨寫意,四周山色與粉墻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筑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好似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卷。
光福鎮(zhèn)是江蘇歷史文化名鎮(zhèn),距蘇州城西25公里,地處太湖之濱,鄧尉山麓。它是一座嵌入太湖的半島。光福的名勝古跡星羅棋布,人文資源又十分豐富。光福山水如畫,花果遍地,古詩譽之為“湖光山色,洞天福地”。南朝梁大同年間九真太守舍宅為寺,取其“光福”兩字,故名。
光福古鎮(zhèn)地理交通十分便捷,由蘇州繞城高速光福出口處上轉滬寧高速至上海虹橋約1小時,至南京2.5小時,杭州2小時。悠久的人文歷史和深厚的文化沉積,為這里增添了迷人的典故和神秘的傳說,而光福則在撲朔迷離之間愈加顯得魅力無窮,令人神往不已,是中外客商投資開發(fā)的熱土。
中國第一水鄉(xiāng)--周莊,九百余年的悠遠歷史,九百余年的文化底蘊,構成了江南水鄉(xiāng)“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旖旎的水鄉(xiāng)風光,特有的人文景觀,傳統(tǒng)的建筑格局,淳樸的民間風情,令人神往,令人留連,無愧于“周莊集中國水鄉(xiāng)之美”,無愧于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的典范。
圍繞全鎮(zhèn)有澄湖,白峴湖,淀山湖,南湖和三十多條大小河流,鎮(zhèn)上有四條主河道,因此周莊自古有“水鄉(xiāng)澤國”之稱,總面積36平方公里,圓圓小鎮(zhèn),宛如飄在水面上的一片荷葉。周莊古稱搖城,原系春秋時吳國太子搖的封地。周莊又名貞半里,北宋當地人周迪功郎篤信佛教,舍其故宅和200畝良田給寺廟當廟產,百姓們感其恩德,遂更名為周莊。
周莊的橋,古意樸拙,形態(tài)各異,耐人尋味。貞豐橋畔詩韻悅耳;富安橋橋樓合壁;雙橋聯袂而筑,各有特色。
周莊的水,源遠流長,波光粼粼的“井”字型河道,構成了水鄉(xiāng)神韻。條條水巷游人如織,條條河道輕舟蕩漾。
周莊人家,因水而筑,粉墻黛瓦的深宅大院,雕梁畫棟的臨河水閣,比比皆是。尤以沈廳、張廳氣勢非凡,歷經百年,風姿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