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劉墉 著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2》 江蘇文藝出版社 2010年5月 出版
“老孟!走啦!去吃大餐了!”謝主編拍拍老孟的肩膀。
“吃什么大餐?”老孟轉(zhuǎn)頭問。
“張大師請客??!‘圓明園’耶!”
“張大師?”
“就是那位名畫家兼美食家??!”
“我不認(rèn)識張大師,他也沒請我。”老孟冷冷地說。
“他沒請你?哎呀!”謝主編拍了一下自己的脖子,“我忘了你新調(diào)過來。”又笑了,“不管啦!一塊去!他非請你不可,采訪主任、副主任都請了,哪兒有不請副主編的呢?走!”
“我不去了,人家沒請我,我干嗎去?”老孟翻翻手上的新聞稿,“而且我這兒有一篇專訪,小曹剛交上來的,亂七八糟,我還在改,走不開。”
這話倒讓謝主編松口氣,順?biāo)浦郏?/p>
“也好!就辛苦你了。你看家,大家放心。”說完,轉(zhuǎn)身找林組長和宋副組長,找不到,原來兩人早站在門外等了。
“你們兩個??!饞!”謝主編看到二人,笑了起來,一邊追過去,一邊罵,“上‘圓明園’,跑得比誰都快!”
辦公室四位主管,一下子走了三個。記者都還沒進(jìn)來,就剩老孟一人。
他媽的!有什么好吃?老孟心里罵,站起身,經(jīng)過謝主編的桌子,翻翻扔在桌上的請?zhí)?/p>
大紅請?zhí)蠣C著“圓明園”三個大字。
這地方老孟早聽說過,也是在自己報社里聽說的。兩三個月前,宮廷式的“圓明園”被告了,說它前面的雕梁畫棟全是違章建筑,建管處限時拆除。
那新聞本來很大,被謝主編壓下來,只登了短短幾行,所以老孟印象特別深刻
“這是什么地方?”老孟當(dāng)時還問謝主編。
“咱們老總常去的地方,全世界第一流的餐館,一桌菜沒十萬塊錢下不來。”謝主編接著形容了一大堆,那里的裝潢有多豪華,小姐多有氣質(zhì),餐具多么考究。菜更不用說了,大概只有以前的帝王才能吃得到,怪不得去的全是達(dá)官顯貴,也怪不得違建的事不了了之。
這種地方,老孟沒去過。在南部分社當(dāng)主編十幾年,大新聞多半在北部,南部新聞少、飯局也少。就算有,也沒那般排場。
“沒這命吃!”老孟暗罵著,一個人走進(jìn)員工餐廳。
“上自老總、主編、組長、副組長,大伙全去吃大餐了,怎么就您沒去?”餐廳老王居然哪壺不開提哪壺,害得一屋子的記者、職員都盯著老孟看。
老孟只好笑笑,沒搭腔。他能說什么?說人家誰都請了,就沒請他?
吃完飯,回辦公室,記者都就位了,一摞新聞稿已經(jīng)堆到老孟桌上。
“這么大一篇,誰寫的?”老孟舉起其中一篇問。
“我寫的!謝主編交代我寫長一點。”小馬過來說。
“寫長一點,也犯不著寫這么長??!全登它,還登不登別的新聞哪?”老孟沒好氣地翻著稿子。
小馬笑嘻嘻地過來:“是??!這張大師根本畫得不怎么樣,只是會擺排場、送禮請客。”
“那你干嗎鬼扯這么多?”把稿子丟過去,“刪!”
突然電話響,接起來,先傳來一團(tuán)喧嘩,然后是宋副組長的聲音:
“孟頭兒??!我是小宋??!”宋副組長在那邊喊,“謝頭兒和林頭兒都醉了,叫我打電話,問您張大師那篇專訪上了沒有?”
“上了!上了!”老孟喊回去。就聽那邊小宋對著一群人叫:“上了!上了!孟頭兒說沒問題。”又聽見一個江北口音的人直喊謝,中間還夾著小姐唱歌的聲音。
“大家都醉了,我送他們回家,恐怕就不回辦公室了,麻煩您了!”小宋又在那兒喊。
“好啦!好啦!”老孟沒好氣地掛上電話。正見小馬把剛分色打樣的圖片送上來。好大三幅畫,足足占了三分之一個版面。
“誰的?”
“張大師的!”
“用得了這么多嗎?”
“主編已經(jīng)排下去了,今天文藝版沒別的東西。”小馬攤攤手。
“笑話!我這兒就有一大篇。”老孟把小曹的稿子扔出去,“這篇早該上了,連圖片一起上。”#p#副標(biāo)題#e#
“那……那……”小馬舉著張大師的三張圖。
“等謝主編明天回來再說,他今天醉了,不回來了!”
小馬愣了一下,接著又笑了,把圖片抽走,又把小曹的專訪送到排版組。
排版組的王小姐居然還跑了過來:
“孟副座!張大師的新聞只上這么……謝主編說……”
“他們都喝花酒去了,我做主。你還多問什么呢?”老孟沉沉地吼了回去,“搞新聞總要有點良心,吃誰的就給誰登大一點,我不是這種人,也容不得這種事。就算老總下條子,都不管用!”
老總果然下了條子——“為張大師加寫一篇專訪,立即刊出。”
只是,那已經(jīng)是第二天晚上了,據(jù)說當(dāng)天下午張大師畫展的預(yù)展酒會到的人奇少,大家都說沒看見消息。
老孟那天托病,沒上班。倒是晚上接到個請?zhí)?,張大師派人直接送到家的?/p>
“這請?zhí)〉煤闷羻眩?rdquo;老孟的大女兒一邊走一邊喊,“是‘圓明園’耶!哇!還請了媽媽,請咱們?nèi)乙?rdquo;
張大師的新聞硬讓老孟給“擋”了,他為什么還要請老孟吃飯呢,而且一請就請了老孟全家?
因為張大師發(fā)現(xiàn)他犯了錯,連采訪主任、副主任都請了,卻忘了副主編。
今天就算有主編護(hù)航,隔天再為張大師發(fā)個專訪,改天如果孟副主編升上去做了主編,怎么辦?
閻王好惹,小鬼難纏哪!
總經(jīng)理交代下來要捧場的事,誰能保證新聞發(fā)出來,沒有明捧暗貶?就算捧,也有大捧、小捧之分。
你或許想,老總、主編、主任都去“圓明園”吃了飯,第二天新聞只見“小小一塊”,他們一定會回去怨老孟。
如果你這么想,就錯了!
去吃飯的,是既得利益者,拿了好處的人好意思怨那沒拿好處的人嗎?
話說回來,換作是你,辦公室的主管全應(yīng)邀去了,就你一人沒被邀請,你又能沒反應(yīng)嗎?
不知你有沒有讀過《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齊景公手下的三員大將公孫接、古冶子和田開疆,自恃有功,誰的話都不聽,而且結(jié)為異姓兄弟,朋比為奸,欺壓百姓,號稱“齊邦三杰”。
晏嬰看不過去,想了個辦法。有一天,齊景公賜宴,大家都半醉了。晏嬰突然拿來六個桃子,魯昭公、齊景公和兩位大臣各拿一個,最后剩下兩個桃子。
晏嬰就建議景公叫群臣各自表功,由功勞最大的兩個人吃。
公孫接說“我打老虎救君王有功”,于是得到一個桃子。
接著古冶子說“我在水里殺黿救君有功”,于是也得一個。
這時田開疆急了,說:“我為國征戰(zhàn)有功,為什么沒有桃子?”
齊景公只好攤攤手:“可惜沒桃子了。”
田開疆在群臣面前,覺得沒面子,又在酒醉之際,居然一氣之下拔劍自殺了。
公孫接、古冶子心想:我們是誓共生死的兄弟,只因為我們分了桃子,害得田開疆喪命。于是也都拔劍自刎。
于是晏嬰用“二桃”殺了“三士”。
古人說得好——“不患寡而患不均。”
求公平是最基本的人性。
兩個還不會走路的娃娃坐在一起,你給其中一人一根棒棒糖,另一個必定會去搶,就算不搶,他也要哭。
這時候,你補(bǔ)他一個玩具。
那嘴里含著棒棒糖的又要過去搶玩具,于是哭成一團(tuán)。
人性就是如此,你有的我也該有,我獨有的棒棒糖不能取代你獨有的玩具。即使是不懂事的小奶娃,都知道要求公平,甚至據(jù)心理學(xué)家研究,連一個月大的嬰兒都懂得“計算”。
對!計算!
當(dāng)你在一個盒子里放三個球,先給他一個,再給他一個,這時候他雖然看不見盒子里的東西,卻會繼續(xù)等著你給他。
他等著第三個球。
而在你把第三個球也給他之后,他就不再盯著盒子看。
這“計算”的人性,一直由小到大,甚至到老。
當(dāng)你吃酒席的時候,一盤大蝦端上來,看來沒幾只,你是不是自然會算夠不夠分?
當(dāng)你吃“鐵板燒”的時候,師傅手起刀落,嚓、嚓、嚓,把那牛排切成一堆小方塊,再炒一炒,分到眾人面前的盤子里的時候,你是不是會自自然然地偷看——別人會不會分得比我多?
如果你明顯地發(fā)現(xiàn)每人都有八塊,獨獨你只有七塊,就算不說,你心里是不是會不高興?#p#副標(biāo)題#e#
當(dāng)“冠蓋滿京華”的時候,“斯人獨憔悴”,就益發(fā)“憔悴”了。
當(dāng)“人人皆有”的時候,“我獨無”就愈顯得不公平了。
現(xiàn)在,讓我們回到“張大師請客”的故事,也回頭看看“二桃殺三士”。
請問你:
如果只有一桃,分給三人中的一人,另外兩個人會覺得受辱而自殺嗎?
如果張大師只請了總經(jīng)理和主編,沒請采訪主任和副主任,老孟又會冒火嗎?
當(dāng)然不會!
這就好比大家排隊買票,好不容易輪到你,剛要買,票房關(guān)了,掛出個牌子:“客滿。”
你會不會生氣?
你會生氣——當(dāng)你后面沒有別人的時候。
你不會生氣——當(dāng)你后面還有一堆人的時候。
你會怒不可遏——當(dāng)票房里走出一個人,越過你,把票賣給你后面人的時候。
這就是人性!
人性是在要求公平的時候,先看看有沒有別人也遭受不公平的待遇。
如果只有“我一人”,那不公平就太嚴(yán)重了。
因為那不但是“不公平”,而且是“歧視”“藐視”和“侮辱”。
懂了這一點,你就該知道當(dāng)東西有限,又不得不分配的時候,你一定要找個方法。
你可以說按年齡來,按性別來,年高的先得,或者女士們優(yōu)先。
你更可以用抽簽的方法,誰運(yùn)氣好,誰先得。
你甚至可以把東西扔出去,讓大家搶,就算搶成一團(tuán),搶得有人眼鏡碎了,都比你自作主張,隨手給幾個人的要好。
連摸彩都是如此,假使由你代大家摸。除了別看彩箱,你更要注意往上摸也往下摸,你不能只拿起那堆彩票里最上面的幾張,也不能一直往深處伸手。
為什么?
因為人性??!你只摸上面,他會想“我的在下面”;你只摸最下面,他又猜他的那張在最表面。
人都要求公平,“不平則鳴”,甚至“不平則反”。這世上絕大多數(shù)的爭執(zhí)、動亂,都因為“不公平”。
貧富差距、城鄉(xiāng)差距、勞逸不均、分配不均,都是不公平。
甚至家里的爭執(zhí),也常因為不公平。
所以,當(dāng)你只有兩只雞腿卻有三個孩子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在廚房把雞腿分解成許多塊。
你千萬別把兩只雞腿完完整整地端上來。
所以,當(dāng)你有四顆糖卻有三個小孩的時候,最好先把一顆塞進(jìn)自己嘴里,再一人分一顆。
你千萬別說“大毛乖,可以多一顆”。
所以,當(dāng)你活著的時候,最好別分財產(chǎn)給子女;如果非分不可,則要平均分配。
你甚至不能口頭說死了之后打算怎么分。
因為你只要表現(xiàn)了一點點的不公平,就可能立刻傷了親情。
你尤其不可說“某子女比較窮,我死了之后多分些給他”。
除非你的孩子出奇的好,否則必有人抱怨:
“問題是,他(那個比較窮的)現(xiàn)在是不是比較孝順你,又多照顧了你呢?”
結(jié)果,你還沒死,有些子女可能已經(jīng)棄你而去。道理很簡單——
心里不平!
即使你死后才宣布遺囑,到時候你什么都不知道了,你也應(yīng)該為孩子們想想,想想最公平、最不會造成爭執(zhí)的分配方法。
除非你希望見到子女在你的棺材前吵架,或是從你死后他們就再也不來往。
你也要知道,人們要求公平的情緒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呈現(xiàn)。
當(dāng)你的倉庫人員來鬧別扭,除了工作分配的問題之外,你也要想想會不會因為他在倉庫熱得要死,踏進(jìn)公司,卻發(fā)現(xiàn)大家在吹冷氣,而心有不平。
當(dāng)你買了一樣?xùn)|西,而老婆大為光火的時候,你除了向她解說那東西的好處,也得想想她是不是另有一樣?xùn)|西總想買而舍不得買呢?
當(dāng)你父母發(fā)現(xiàn)你在打電話聊天,明明你只打了三分鐘,他們卻要大罵的時候,你要想想父母是不是原來以為你在讀書,生怕吵了你,連電視都不敢看?
至于為了打通關(guān)節(jié)而請客送禮,那就更得小心了。
如果你要請一個單位的人,最好只請上面的人,或是只請基層人員,再不然就全單位都請,絕不能跳過幾個人不請。
否則那被跳過的人必定與你作梗。
如果你要送一個單位主管禮物,先要想想那禮物會不會被大家看到。
假使你只給幾個人,別人見到會不會不高興。
如果會,你就只能送去那些人的家,或者干脆都不送。
否則你只可能弄巧成拙,壞了自己的事。
記??!
天平、地平、人心平,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