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史耀增先生在
合陽縣《弟子規(guī)》誦讀大賽上致辭
【和諧中國網(wǎng)·合陽文化】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城市化步伐加快的速度令人目瞪口呆,但農(nóng)村的集市依然存在,而且規(guī)模不知比過去擴大了多少倍,貨物的種類比昔日更是不知增添了多少,穿行于其間,目不暇接,眼花繚亂,改革開放的好時代,讓人興奮不已,但仔細回味兒時對集市的記憶,總覺得如今的繁榮似乎少了點什么,搔搔頭皮想一想,噢,對了,是那遠去的叫賣聲。
合陽縣城東邊10公里的坊鎮(zhèn)號稱“合陽首鎮(zhèn)”,昔日從山西、韓城去往西安的南北大道和從洽川去往縣城的東西大道在此交匯,每到農(nóng)歷二、七逢集,趕集上會的人如潮水一般從四鄉(xiāng)八村涌向坊鎮(zhèn),只顯得那條店鋪林立、古色古香的南北長街過于狹窄。如果說人頭攢動的集市是一條河,那叫賣聲便是河上咿呀作響的槳聲。賣醪糟的有節(jié)奏地拉動著小風箱,爐火也隨之從煙囪里有節(jié)奏地“呼呼”往外噴射,銅瓢里的水“嗞嗞”地翻滾著,賣醪糟的一邊拉動風箱,一邊喊著:“雞蛋醪糟——消食暖胃,好吃不貴!來一碗咋向?”從炒涼粉鏊上飄出的蔥花的荃香和糖醬的油香直鉆人的鼻孔,刺激著舌尖上的味蕾。賣炒涼粉的一邊用鐵鏟翻動著鏊上切成方塊的涼粉,一邊可嗓門喊著:“炒涼粉——”賣油糕的則將手上的動作和口中的喊聲結(jié)合得天衣無縫。你看他,熟練地挖下一塊面團,在手心里快速地壓成餅狀,再抓起一捏紅白糖混合后還要加上青紅絲的糖餡放進去,收口、拍扁,順手從鍋邊放進泛著金黃色泡沫的熱油中,然后兩手“啪——”地一拍,口中喊道:“油糕熱的熱油糕——”有的還喊成“燙手燒心的熱油糕——”頗具吸引力。踅面是合陽特有的地方風味小吃,合陽人趕集時吃一碗紅油漂浮的踅面,那是一種十分可心的享受,但賣踅面的并不高聲喊叫,只是和食客一問一答:“來一碗踅面!”“干的湯的?”“干的(或湯的),多(少)調(diào)點醋(油辣子)!”這一問一答實質(zhì)上也是一種叫賣,對那些站在一邊猶疑不定、一時拿不準吃還是不吃的人肯定會產(chǎn)生一種誘惑作用。賣饸饹的與食客也是一問一答,只不過在夏天要問“熱的還是涼的?”還有那壓饸饹時吱吱作響的木床子實際上也起到了一種叫賣作用。打燒餅的不用嘴喊,卻在搟燒餅時用小搟杖在小案板上敲出好聽的聲音,梆郎郎地清脆,引得你不得不駐足觀看,甚或抵擋不住剛出爐的燒餅那種香味,掏出錢買上兩個。
筆者的家鄉(xiāng)和陽村在坊鎮(zhèn)東北2.5公里處,村里有一種獨特的手工藝——編織柳條簸箕,所以人稱“簸箕村”。簸箕編成自然要賣,在坊鎮(zhèn)的集市上當然少不了和陽村賣簸箕的身影。他們提著簸箕在人群中穿梭,而且不停地喊著:“賣簸箕!”“和陽的好簸箕!”“蒸條簸箕!”所謂蒸條,是指北山里冬天割下的條子,需要在鍋里蒸煮后才能褪皮,所以叫“蒸條”。這種條子顏色微微泛黃,柔韌度好,做出的簸箕不但好看,且結(jié)實耐用,所以賣簸箕的便要喊出“蒸條簸箕”的叫賣聲了。姚家巷有一位叫王積瑞的,賣了一輩子簸箕,他的叫賣聲與眾不同。前半句節(jié)奏緩慢,音調(diào)拉得很長:“誰要簸箕箕誰要哩——”而且把“誰”按方言念成“sā撒”,不只重復一個“箕”字,還將音念成“cì刺”;而后半句突然加快語速,且提高聲音:“(s?。┮せィㄗxqìe)!”特殊的組合,前后強烈的反差,在賣簸箕的人中獨樹一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人已去世數(shù)十年,許多人還對此津津樂道,在閑談中回憶起那具有獨特韻味的叫賣聲。
到了暑天,瓜果上市,賣甜瓜的會喊:“老鼠尾子王凱瓜,兩手一捏破成渣。”是說這兩種甜瓜(合陽人稱“小瓜”)又脆又甜。還有的喊:“咬一口,流一手”,是說他的甜瓜水分足。西瓜案上既有白皮、白瓤、白籽的“三白瓜”,又有綠皮、紅瓤、黑籽的“三桃園瓜”(或稱“三結(jié)義”),賣西瓜的把手中那種切西瓜專用的彎刀往案板上一拍,朗聲喊道:“刀響哩,蜜淌哩,瓜籽在里頭亂嚷哩,哎——來一塊!”
一入臘月,地里基本上沒了農(nóng)活,而又年關(guān)將近,趕集上會的人更多,只見賣糖醬(亦叫“醬色”,用白糖熬成,也有用蜂蜜熬成的,質(zhì)量更佳)地端著木盤在喊:“捎醬咧,醬捎上!”“蜂蜜糖醬,真貨沒麻達!”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是送灶神上天的日子,所以臘月二十二的坊鎮(zhèn)集上賣那種木版印制的灶神像的便多了起來。剛起會時賣灶神像的喊的是:“誰(sā)請灶爺哩!”“請灶火爺保平安!”當集市進入高潮(俗稱“會圓咧”)時便喊:“捎上一張灶火爺!”臨到集會進入尾聲時,便喊“灶火爺跳崖(合陽方言讀nai)哩,跳到屋里發(fā)財哩!”為了推銷自己的貨物,對神靈竟然說“捎”上,說“跳崖哩”,實在有幾分大不敬的意味,聽了讓人忍俊不禁。獻灶神的供品是糖瓜,賣糖瓜的喊的是“糖瓜甜,糖瓜黏(方言讀yán),不黏不甜不要錢!”眾所周知,給灶神獻糖瓜是要讓他嘗到甜頭之后再把他的嘴粘住,“上天言好事”,不要說人間的壞話,自然又甜又黏的糖瓜才是理想的上品。
叫賣聲是集市的激活劑,耳畔回蕩著此起彼伏、高高低低、各具特色的叫賣聲,人們似乎才感到這個集市有了活力,顯得生機勃勃。眼觀百樣景,耳聽叫賣聲,就像鄉(xiāng)間人吃青辣椒夾饃一樣,有聲有色,才覺得有了味道。如今回憶兒時那遠去的叫賣聲,只能輕輕地發(fā)出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