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中國網(wǎng)·和諧書院】陜西·白靖平
我出生在上世紀80年代,在我小的時候,縣城對于我來說那就是耳中聽說的地方,縣城有車、有樓、有電燈、有電視……,縣城就是我夢想渴望生存的地方。因為我出生在農村,又自幼在農村長大,小時候讓我眼花繚亂的地方也就是鄉(xiāng)鎮(zhèn)的集市了。
在我零星的記憶當中,我真正來到縣城就是上中學了,那時我才12歲。我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孫少平初到原西縣城上學一樣,內心深處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因為這是從山鄉(xiāng)圪嶗里來到一個大世界。
我?guī)е闷娴难酃獍芽h城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在周末時都要轉悠幾遍。當時縣城給我的感覺就是大了很多的鄉(xiāng)鎮(zhèn)集市,滿大街錄像廳、游戲廳、歌舞廳,社會治安不好,污水橫流,城市面貌亂糟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縣城也發(fā)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街道在新開,樓房在新起,縣城框架在拉大。在縣城上學時期對縣城的認識也就停留在一碗刀削面3塊錢的層次了。外出求學及工作幾年后,又回到了縣城,截止現(xiàn)在已在縣城生活了十個年頭。
在這十年里,社會的發(fā)展、歷史的演進、時代的變遷等都在縣城里烙下了深深的印痕,讓人感慨,讓人深思。
我想,作為這個偉大時代的見證者,應該對自己所處地域的人文社情等方面有一個自己的認識和判斷,為的是更好的繼往開來,為的是實現(xiàn)我們偉大的夢想。當然,寫這篇文章并不是批判也不是頌揚,只是站在我的角度上,以個人的眼光從社會氛圍、文化習俗、休閑娛樂、消費、縣城建設、人才及就業(yè)、住房、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交通出行、婚嫁等方面進行了淺薄的分析,見笑與人。
一、社會氛圍方面
大城有大城的吃喝拉撒,小城有小城的喜怒哀樂,鄉(xiāng)村有鄉(xiāng)村的酸甜苦辣。熙熙攘攘,紛紛擾擾,都終究逃不過名利二字。縣城卡在中間位置這個地方,進,可看到城市的繁華熱鬧和貧困潦倒;退,可看到農村的恬靜幽美和困苦掙扎。生活在縣城,少了些城市的冰冷,多了些鄉(xiāng)土的熱情。蕓蕓眾生,眾生百態(tài)鑄就了縣城的社會氛圍。
縣城是一個典型具有精英掌控的社會。一個縣域社會有幾十萬人口,但是真正有權有勢或許只是幾百個人。這幾百人里面有兩三百個科級以上干部,然后有幾十個較有影響力的各行各業(yè)的老板,再有就是幾個有頭有臉的江湖人士。
這幾百人實際上構成了一個熟人社會網(wǎng)絡,相互之間即便不熟悉,也會通過其他渠道短時內了解各自的底細。身處網(wǎng)絡中的一個人,如果碰到什么事情需要找網(wǎng)絡當中的任何一個人,想一想辦法,都會搭上線的??梢哉f,縣城的一舉一動、縣城的孰輕孰重、縣城的風云變幻都在這群人手里掌握著、搗鼓著。
縣城是一個陌生環(huán)境下的熟人社會。走進縣城,許多人你不認識,但是許多人你又認識。如果你在縣城生活,走在街上,會有不同熟悉度的朋友或認識的人給你打招呼,面帶微笑同時樂此不疲;兩個陌生人見面扯東扯西的聊天也能引出一系列親戚的連帶關系。你打交道的圈子和人重合幾率非常高,所以名聲和口碑非常重要,它幾乎代表了你所有的信息。而每個人的身后,早已貼滿了各種被別人定義的標簽??h城里稍微有頭有臉的人,就被會大眾認知。
縣城是一個關系大于規(guī)則的社會。在縣城,“有關系好辦事”的觀念根深蒂固。路上車追尾了,事故雙方下車首先打電話找人,親戚朋友叫來一大群,好像要打架似的。然后各自通過關系找交警。以至于我到現(xiàn)在都不清楚只走正常渠道的話,究竟能辦到什么事,維護到什么權益。
縣城人講的是關系,靠的是裙帶和朋友。在縣城人看來關系比規(guī)則更重要。關系到位,事情就不會荒廢。人脈決定成敗,至于規(guī)則、能力、才華、水平等一切都靠后。你的能力所體現(xiàn)的不在于收入相差幾百塊錢,而在于你認識多少人,有多少各行各業(yè)的渠道,能為多少事開方便之門,在灰色地帶又能如何游刃有余。大城市的關系問題也許會讓你望而卻步,輸?shù)男姆诜?。但小地方的關系問題會讓你哭笑不得、咬牙切齒卻無能為力。
縣城是一個有圈子、有場子的社會。在縣城,有級別,就有區(qū)別。級別通過地位、財富以及權力來顯現(xiàn)。級別不同的人很難混在一個圈子里,但是可以聚在一個場子上把酒言歡。不同級別的人組成了不同的圈子,朋友也很固定。圈子有高低之分,但是沒有大城市那樣涇渭分明。在縣城,圈子很重要,你是這個圈子里的人,有什么事情圈里人自然會照顧到你。有人很難融入圈子,有人想從一個圈子進入到另外一個圈子,但是難度系數(shù)和干部晉升一樣,很大。
縣城的場子也重要,特別是酒場。請誰吃飯、誰陪吃飯、陪誰吃飯都是一門學問。酒場上喝什么酒,怎么喝酒都要視參與場子的人員而定。一般坐在場子上的人都是給面子的人,也基本上是圈里的人??h城的許多事情都是在場子上辦妥的。
縣城是一個有領導感存在的社會。在縣城,官往大當很難,但是要找到領導的感覺不難。無論你是派出所、稅務所、土地所……只要是所長,在縣城都算是“高干”。一官半職在都市是職業(yè),在縣城就是領導。一個有實權部門正科級的局長出行都會有人提包端茶、前呼后擁,而且會目不斜視。在縣城,有“職位”的人大都會被滋潤的神清氣爽、穿著講究。為官的氣場十足,讓普通人望而敬畏。
縣城是一個安逸穩(wěn)定的社會。在縣城生活,慢慢的就會溫水煮青蛙。當你的才華配不上野心的時候,不知不覺你的理想抱負在脆弱的自制力下分崩離析。你想自律,你想斗志昂揚,那些糖衣炮彈、那些場子和燒酒不斷在摧毀你毅力的最后堡壘。在縣城有想法的人一旦失去了“貞操”,大多數(shù)都最終“嫁給”了縣城。接受這一切,要么幸福,要么甘于平庸。生活在縣城的人普遍把安穩(wěn)和踏實當作立身之本,追求的就是一眼看到頭的生活,可靠而衣食無憂。
縣城是一個缺乏包容性的社會。在大城市,大齡青年怎么樣,丁克怎么樣,不買房怎么樣,不要鐵飯碗怎么樣,穿著怪異又能怎么樣……沒有人在意你,沒有人關注你,這就是大城市海納百川的包容性??墒窃诳h城,工作,必須得等前輩退位讓賢;婚姻,必須門當戶對;結婚后,必須立馬生孩子……要隨波逐流,不能特立獨行。不按正常模式生活,很快會被打入另類。
縣城是一個信仰及誠信缺失的社會。當前,信仰和誠信的嚴重缺失,不僅是在縣城,而是全社會發(fā)展的最大障礙。信仰的缺失,導致缺乏底線,無所畏懼,有恃無恐。人們只相信權力和金錢,只跟著自己的欲望茫然前行,愈走愈遠。
曾經在縣城親眼遇到過一件事情,門面房是父親的,租賃費卻兒子在收。父親向兒子索要租賃費引起父子之間激烈爭吵以致到謾罵。兒子給父親稱“老子”,甚至要動手打父親。父慈子孝,已經一去不復返,宛如仇敵。我們的教育強調意識形態(tài)的灌輸,從來不重視行為規(guī)范的培育。我們從實用主義出發(fā),指導自己的行為。我們沒有真正的信仰,沒有穩(wěn)定的秩序,沒有可以遵從的價值觀念。我們貌似走出很遠,可我們依然在原地逡巡。我們貌似方向目標明確,可我們始終很茫然,以至于常常不知所措。
誠信的缺失,導致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漠,相互猜忌,爾虞我詐。在縣城,歷來闖紅燈、不排隊、亂秩序等不文明行為在大多數(shù)人們眼里是一種正?,F(xiàn)象??墒窃谖铱磥恚皇匾?guī)則就是一種誠信缺乏的表現(xiàn)。人們?yōu)榱双@得對自己有利的結果,往往不按規(guī)則行事,甚至違反與破壞規(guī)則。在縣城,一場民間借貸危機,哀嚎遍野,讓許多普通人血本無歸徹底回到解放前。
過去,人與人之間借錢只要有,幾萬幾千都不成問題。現(xiàn)在,幾百都是問題。民間借貸徹底摧毀了誠信的最后一道防線,每個人都活在不信任當中。吃的怕有毒,穿的怕高仿,走路怕車撞。當官的怕紀檢,做生意的怕賠錢,打疫苗的怕遇假,找對象的怕化妝,學生怕考不上好學校,農民工怕拿不到工錢……。在這茫茫的人海里,人們就像漂泊在海上的一葉孤舟,孤獨、焦慮和恐懼時時籠罩在心頭。
關于縣城的社會話題還有很多。普通老百姓的鍋碗瓢盆奏響了這個社會曲,人人都是彈奏者。誰在編曲誰在聽,演繹著各自的人生,講述著各自的故事。在繁華中落幕,在擁擠中獨行。人生百態(tài),冷暖自知。
二、文化習俗方面
作為鄉(xiāng)村與大城市的一個連接點,縣城是觀察城市文化的一個窗口,縣城有著自己獨特的縣域文化。只是,近年來,隨著“北上廣”等大城市虹吸效應的顯現(xiàn),所謂的社會精英們都把目光集中在了這些一、二線城市,包括書籍、影視等文藝作品,關注的要么是歷史,要么是虛幻、要么是都市、要么是農村,唯一不關注的就是縣城,甚至可以說縣城的生活處在我們這一代人的盲區(qū)里。
縣城的主體構成人員,大多數(shù)人的童年都是在農村度過的,在城鎮(zhèn)一體化的感召下,隨著資本流動、人口流動等一系列流動,成年后都涌入城里。有人存在的地方,才有文化。文化告訴我們兩件事,我們應向往什么和我們應如何表現(xiàn)。在縣城,我看不到人們向往的是什么,但是我看到了表現(xiàn)了什么,可以說,是一鍋大雜燴。沒有鮮明的縣域文化特色,大多數(shù)是千律一篇的次生城市文化。
在崇尚金錢的迷惘中,夾雜著當?shù)氐纳a生活文化、婚姻家庭文化、人生禮儀文化、口頭傳承文化、民間歌舞娛樂文化等,洋不洋土不土。所謂的文化習俗在歷次的改革浪潮當中,都被次生城市文化同化。
走在縣城,能感受到和別的地方唯一不同的就是人們的口音和地方特色美食了。生活在縣城的人們。其快樂和煩惱既膚淺又深刻,見識既平庸又廣博。既會為看到一個外來馬戲團露屁股的姑娘欣喜而羞怯,又會為生命的終極意義輾轉反側而無眠。既會被賣“比牛皮還牛”品牌皮帶的人耍的團團轉,又會來個詩書協(xié)會,談談丹青筆力及道德文章。
縣城的發(fā)展就如生活在其域內的人們一樣,在尷尬中前行,在徘徊中過渡。我們的縣城建設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我們的社區(qū)、小區(qū)在一個一個的形成,但是適應縣城的文化體系卻沒有建立起來。
有了生存的皮囊,卻少了生存的靈魂。我們是繼承鄉(xiāng)村傳統(tǒng)文化習俗而發(fā)揚光大,還是吸收外來文化而裝作緊跟步伐?生活在縣城的人們在迷惘,生活在當下的我們也在迷惘。我想,管理者也在迷惘。我們缺乏的是文化自信,我們缺乏的是構建縣域文化體系的大師。
我們縣城的文化怎么表現(xiàn)?當閑來無事時,人們把打開手機“快手”觀看“網(wǎng)紅”作為茶余飯后的消遣,這是一種畸形的文化氛圍,并不是文化的引領。“網(wǎng)紅”們搔首弄姿、說拉彈唱卻能日獲萬元,有時靠以挑戰(zhàn)傳統(tǒng)道德底線而引起多人圍觀,且大伙送“穿云箭”“棒棒糖”而樂此不疲,這是“乞討”文化。
我想,政府是時候出臺相關的政策予以糾正了。當夜幕降臨時,縣城各個廣場霓虹閃爍,音響震耳欲聾,大爺大媽們甚至年輕人盡情的扭動著身體,跳著“鬼步”等舞蹈,旁邊圍著一圈人拿著手機攝像充當忠實的粉絲。舞者迷失在音樂的節(jié)奏里,觀者凌亂在錯綜的舞影中。這就是所謂的“廣場”文化,你喜歡她或是厭惡她,就是制止不了她。
當春節(jié)來臨時,政府會在主要街道的兩邊掛滿燈籠,在主要廣場裝滿燈飾,讓小城的夜晚變的美麗。臨近春節(jié)的前兩天,縣城的大多數(shù)街道都出現(xiàn)了堵車,在擁堵的車流里不乏外地車牌。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成為回鄉(xiāng)者和留守者的最大社交節(jié)日,各大飯店爆滿。但是和大城市一樣,縣城的節(jié)日氛圍也逐年變淡,除了車多人擠,你絲毫感受不到原來那種過年的感覺,這是“春節(jié)”文化。
你懷念她還是批判她,但是躲避不了她。當婚喪嫁娶時,縣城的人們都會事先在飯店定好幾十桌,基本上都要大操大辦,生怕丟了臉面讓人笑話。親朋好友都來參加,每戶隨禮錢不少于二百。圖個熱鬧,圖個禮尚往來。但這種“人情”支出已成為不少人苦不堪言的沉重負擔?,F(xiàn)在人的生活條件都好了,每桌的飯菜基本都是怎么端上來怎么端下去,大都浪費掉了。這是“隨禮”文化。你排斥她還是敷衍她,就是精簡不了她。
公路當中倒下了一個人,一群人圍了過去指指點點,有人打電話報警,有人打電話叫120,但是就沒有人去幫扶。和千里之外的網(wǎng)友聊得不亦樂乎,鄰里之間一步之遙,老死卻不相往來。這就是城市的“冷漠”文化。隨著4G網(wǎng)絡的推廣,手機已成為每個人的標配,就如同衣服一樣。微信、抖音、今日頭條等成為人們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調劑品。
在街道上、在公交車上,在任何場合隨處可見的都是低頭族。遇到稀奇古怪感興趣的事情,大家都在拍視頻,并能迅速傳播。機不離手,頭可斷,網(wǎng)速不能慢。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已經深入骨髓,結束一天最后的一件事情是看手機,開始一天的第一件事情也是看手機。手機讓人了解了世界,手機也讓人失去了自己。這就是“手機”文化……
也許,這種稱不上文化的大雜燴文化就是獨特的縣域文化。但,這不是我腦海中的文化,這是彌漫金錢味道的文化,是沒有信仰的文化。縣城今日的種種,有時讓我憂心忡忡。此時的 熱鬧繁華卻遮掩不住后繼無力的蒼白,對一二線城市的亦步亦趨讓縣城有了活力也透支了動力,但愿不是“邯鄲學步”。
有人說,北上廣是中國的幻象,縣城才是中國的底色。
我想,一個縣城的文化體現(xiàn)了一個縣域人們的追求。拾起我們的文化自信,不失傳統(tǒng)文化習俗,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少一些“出軌門”“艷照門”的話題。明確縣城主題文化,擁有區(qū)別于大城市的環(huán)境與氛圍,保持縣城獨一無二的個性、特點與自然狀態(tài);在不喪失傳統(tǒng)遺產的前提下,融入工藝技術。為縣城人提供一個純凈的環(huán)境和高品質的生活,并為子孫后代著想,這是我們重建縣城文化的愿景。
當前,縣城文化正處在歷史發(fā)展的十字路口,能否保持清醒的頭腦給一個合適的定位,是當下管理者必須重視的問題,也是我們所有有良知的文化人共同思考的一個問題。
三、休閑娛樂方面
有人把休閑看作是“生命中一個綠色的后花園”。人生就像一場旅途,當你走的累的時候,總要找一個休憩的地方,用陽光、鮮花、綠地、微風來享受輕松快樂和生命中原本的質樸與精彩。所以休閑娛樂對于我們的生活極其重要。
在縣城,人們有著自己的休閑娛樂方式。目前來看,喝酒、看電視、打麻將、KTV、廣場舞占據(jù)了縣城人們的休閑主流,其他諸如看電影、旅游、讀書、運動等屬于小眾休閑方式。在縣城,要是舉辦個大型活動,比如露天晚會、露天籃球賽等,人們是攜老帶幼,徹底全家總動員“蜂擁而看”了。
先說喝酒。酒是一種文化,在縣城不喝酒基本就失去了社交。許多消息是在酒場上傳播的,許多感情是在酒場上聯(lián)絡的,許多事情是在酒場上辦妥的。酒是飯桌上的催化劑,酒是臉薄人的不臊藥。遇到開心事要喝酒,遇到煩心事也會把酒倒上。紅事喝酒,白事喝酒,求人辦事要喝酒,朋友們維護感情更要喝酒。凡是能夠稱得上“場合”的飯局,都要喝酒。
在縣城喝酒基本上分“提、敬、耍、收”四步曲。菜上齊后,酒都倒?jié)M,然后一般情況下會由請客的人說:“感謝各位的捧場,一切都在酒中。不說了,我提議,咱們共同喝上三杯,酒過三巡后,咱們開始好好喝”。說完,在座的都統(tǒng)一喝光杯里的酒,這是第一步曲“提”。第二步曲就是挨著敬酒,說些客套辭令的話。一般被敬的人都得喝干一杯,否則就是不尊重人了,這是第二步曲“敬”。通常每個人一圈敬完和被敬后,基本上都喝到半程了。第三步曲是“耍”。喝酒的人如果少,那么就人人“打關”。所謂“打關”,就是要和桌上喝酒的每個人都要耍酒。“打關”是酒量大的人玩的游戲。通常“打關”有玩色子、耍撲克、劃拳等多種方式,一個關打下來,如果運氣不好的話,打關者基本上到量了。
第三步結束后,能喝的到量了,酒量差一些的,就過量了。然后安排的上面食,面食一吃,最后把桌上所有啟開的酒都倒?jié)M,然后由飯桌上的主要人物收懷,也就是第四步曲“收”。一般都在說完“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今天我們都喝好了,就到這里,下次我們再聚”之后,先干為敬,余下的人也都全部把杯里的酒喝光,結束此次飲酒進程。醉酒的人,未必就一定糊涂;不醉酒的人,未必就一定清醒。
一個人從不喜歡喝酒,到僅喜歡喝酒的氛圍,再到真正喜歡喝酒,要經歷一段漫長的歲月。只有經歷過這段歲月的人,才知道酒到底好喝在哪里,才知道人為什么要喝酒。
再說看電視。縣城是有電視臺的,每天都有本地新聞,播音員說的是帶有本地方言味道的普通話,鼻音還可以?,F(xiàn)在每家每戶都是有N個電視臺的電視,遙控器拿在手,從中央到省上一直到地方,該了解的都在了解,該追的熱門電視劇也在追,該娛樂的節(jié)目也都在娛樂。
第三說打麻將。麻將是國粹,閑來無事時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搓兩把,叫打發(fā)時光。久賭必輸,小賭怡情。在縣城,打麻將大致有三個地方,麻將館、茶館和家里。
許多人都是約在家里打麻將,大都是午飯后開始,酣戰(zhàn)四五個小時至晚飯,要么散伙各自回家,要么一起吃飯,通常都是贏錢家埋單。愛打麻將的人會上癮,麻友們隨叫隨到。因為在這種帶著金錢的娛樂中,有一種刺激神經的快感,有一種對運氣充滿信心的憧憬。
第四說KTV。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街頭卡拉OK曾風靡縣城,流行三四年后徹底消失,現(xiàn)在以KTV的形式重現(xiàn),且正值火熱狀態(tài),喝完酒后去KTV唱歌,成為縣城政、商、民間各界人士的主流娛樂。這些KTV的名字,不少是山寨了大城市知名KTV的名字。燈紅酒綠的夜晚,站在縣城的KTV門口,會錯以為依然身處“北上廣”。
最后說廣場舞。廣場舞已然成為縣城傍晚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是縣城老百姓的一種精神文化生活。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一首動感的舞曲從縣城廣場傳來,一群人聚集了起來。踏著音樂的節(jié)奏,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時而趨步輾轉,時而跨腿踏步,不斷變換著舞姿,動作悠閑而熟練,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表演的忘情投入,觀看的樂在其中。自從跳了廣場舞,鍛煉交友兩不誤。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縣城的休閑娛樂正在加速向大城市靠攏,大城市的文化潮流抵達縣城,已經不像以前那樣,需要幾個月、一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大城市關于小崔手撕馮褲子的話題,縣城的人們也隨時在茶余飯后談論著。網(wǎng)絡的發(fā)達,讓現(xiàn)在的休閑方式就更多種多樣了。
到電影院看電影、到KTV唱歌、到麻將館找人打麻將,以往的娛樂活動搬上了網(wǎng)絡,就變成了在隨時隨地在手機上看電影,隨時隨地在家里唱歌,隨時隨地在家里玩網(wǎng)絡游戲。一切,都變成隨時隨地可以進行,只要有網(wǎng)絡,只要有設備,隨時可以嗨起來。這樣的改變,很難說它的好壞,確實更方便,也確實讓更多人沉迷其中難以自拔。
四、消費方面
生活在縣城的人們總是會模仿大城市人的行為習慣,而消費是最容易被模仿的環(huán)節(jié)。消費作為社會地位的表現(xiàn)形式,其階層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生活在縣城的人們基本滿足飲食、穿著、住房、教育和出行,也就是“吃穿住行”。很少有精神消費和享受消費。對價格很敏感,要求物美價廉的商品,只買對的不買貴的。
在縣城,基本工資水平并不高,但是消費水平在逐年拉升,不像大城市一樣有高中低的層次感,基本是“一哄而上”。你有錢一碗面13塊,沒錢一碗面還是13塊。我主要談談吃和穿。 在“吃”的方面,街道兩旁隨處可見的就是餐飲店,有賣1份7元的涼皮店,也有賣1份65元的羊肉館。有檔次高裝修好包間多的酒店四五家,也有賣川菜賣包子賣面條的小飯館N多個。有3元5元20元的自助火鍋店,也有騎龍揮汗堂等品牌來加盟。
在縣城,有新開的小店,也有口碑很好的老店。在縣城,流動人口少,下館子吃飯的人,大都是固定的消費群體,基本是行政事業(yè)單位上班的、和政府打交道的老板們以及一群年輕人。普通老百姓除了家里人過生日等偶爾出去吃一次外,大體是不會在外大額消費的。所以,在縣城有一種現(xiàn)象,這家飯店生意好了,另外一家就冷清了。在縣城,大型超市有兩三家,吃的用的應有盡有,其布局焉然和大城市無二,有賣場的感覺。在縣城,網(wǎng)叫外賣也火的不得了,直至現(xiàn)在,我都弄不懂多大的縣城,人怎么懶得一步不想走。
隨著生活條件的越來越好,在縣城腆著肚子的男人也是越來越多,這不是一種好現(xiàn)象。在縣城,有人不吃肉是因為減肥,有人不吃肉是因為沒錢。網(wǎng)上河南農民工邢萬強的一句“沒事,反正晚上不干活的時候,吃不吃飯都可以”,戳中多少人的淚點,道出了多少人的心酸。在“穿”的方面,在縣城大眾品牌諸如才子、海瀾之家等都已入住,高端品牌諸如迪柯尼、鄂爾多斯也有幾家。休閑品牌諸如班尼路、美特斯邦威等應有盡有,運動品牌諸如阿迪、耐克、李寧、安踏等也是各顯身手。沒有牌子的99元褲店也在吸引著人們進去瞅一瞅。但是從現(xiàn)在的發(fā)展趨勢來看,實體店都不是很景氣,也不像大城市那樣狂甩賣狂打折。
我們應該感謝馬云,有了淘寶,網(wǎng)上購物已成為當下的一種生活方式了。因為網(wǎng)購,你能想到的快遞公司在縣城也是都有了。在縣城,商場不大,但有好幾家,大都賣的是不知名的品牌。有點名氣的牌子,都在街邊開著專賣店。在縣城,普通人的衣服買在網(wǎng)上和縣城,有時幾年才買一次;有錢人的衣服買在網(wǎng)上和省城,卻一年買N多次,這就是階層。
有人說,高鐵的開通拉近了城與城之間的距離。我覺得,這趟快速的列車也在改變著人們的心理。以前在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東西,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小縣城也可以擁有。比如說電影院、咖啡店、健身房、瑜伽館、泳泳館等,這種服務型的消費在縣城也逐漸生根發(fā)芽。
這兩年在縣城,從經濟方面來講,沒有可以促進經濟增長的企業(yè)或工廠,人口密度小,經濟發(fā)展緩慢,消費市場與其應有實際價值不符,導致高消費者不在縣城消費,低消費者持續(xù)消費于低端市場,中間消費市場的可持續(xù)性低,也就是買賣難做。但是從長遠來看,隨著交通工具的升級、人口流動速度和數(shù)量的加快、加大,家庭財力的提升等等,這些都在促進縣城跟上大城市的發(fā)展步伐。
五、縣城建設方面
縣城是縣域發(fā)展的核心載體,承載著縣域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和信息化的主要任務,也是引入外部發(fā)展資源主要入口和縣域發(fā)展形象的重要標志。近年來,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農民涌入縣城,縣城的框架也在不斷的拉大??h城的建設看似是有規(guī)劃的,卻又是無規(guī)可依的。功能區(qū)塊劃分、建筑風貌、綠化設計、城市色彩、夜景燈光照明、公共服務配套等在規(guī)劃中規(guī)劃,在雜亂中亂抓。
人們關心的只是自己切身利益,誰去考慮宏觀和大局?因為無指引,所以無秩序,無秩序的亂拆亂建造就了縣城建設的風貌迥異、七拐八扭和寬窄不一。最終,人人拿起手指指責的都是別人,唯一的不是自己。
比如說縣城沒有自己的建筑風貌。
縣城并不大,開車十分鐘能從城的一頭走到另一頭。但是就這十分鐘的路程,你可以見到風格迥異的各類建筑。有復制大城市的高檔樓盤在彌漫著現(xiàn)代化氣息,有破爛的磚瓦房在賣著老味道羊雜碎,有三層貼著白色瓷磚的小樓房在開著蒙娜麗莎婚紗攝影,有二十一層的高樓在開著國際大酒店。比如說縣城人有較嚴重的門面房意識。城里有門面房,一輩子都不慌。前幾年,經濟好的時候,新開拓一條街道,政府和當?shù)鼐用褚驗椴疬w問題進行的是耗時耗力耗財?shù)睦彂?zhàn)。
人們都想有門面房,恨不得把門面房修建在道路的中間,留給城市的公共區(qū)域少的可憐。隨著車輛的日益增多,無地可停車的弊病凸顯。比如說縣城人有情有獨鐘的獨院情節(jié)。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在縣城擁有一套二層小獨院,是眾多人的追求。因為這種追求,在街道兩側20米以外大都是緊挨著的獨院二層樓房或平房。高低不平,左右不一,巷道狹窄。這種居住環(huán)境因為停車的問題已逐漸攆不上生活的腳步了。
縣城建設能否跟上時代的步伐,在我看來,就是理念問題。我們應從縣城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入手,科學謀劃縣域空間城鎮(zhèn)化進程,提升縣城公共服務水平。我們應充分研判城鎮(zhèn)發(fā)展規(guī)律和區(qū)域布局規(guī)律,充分估計人口狀況、發(fā)展?jié)摿?、經濟發(fā)展水平、現(xiàn)有城鎮(zhèn)體系格局等方面的情況,建設有高質量生活品質的縣城。
我們要劃定縣城擴建邊界和不可建設區(qū),摒棄無序建設。政府高瞻遠矚的科學規(guī)劃、統(tǒng)一風貌、劃定功能區(qū)塊、有效管治,縣城的居民積極配合、緊跟步調、提升服務水平,共同打造有地域特色的縣城。這種理念,不僅執(zhí)政者要有,生活在縣城的人們更要有。到不了的地方叫遠方,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是家鄉(xiāng)。生活在縣城的人,縣城就是家鄉(xiāng)。我們要為子孫后代著想。
六、人才及就業(yè)方面
所有經濟增長模型都離不開勞動力、資本和技術這幾個要素。其中人口的增減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應勞動力的增減,并且知識、技術及資本是會隨著人(尤其是人才)流動而流動的。所以縣城的興衰,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吸引足夠多的年輕人。
我們這一代人(80后、90后),應該說趕上了中國城市化進程最激烈的一個時代。這是時代的大背景,就像我們的父輩趕上了改革開放,我們祖輩趕上了文化大革命是一樣的。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痛苦,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心酸,所以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能與人言無二三。
資源向城市集中,人口也自然向城市聚攏。縣城的年輕人,特別是上大學的年輕人,回流率很低?;貋淼拇蟛糠质嵌救炯皩??,211及985的基本不會回來。目前國內的現(xiàn)狀是人才過于集中化,最有能力的一批人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差一點的二線,再差的三線,等到了四線五線城市或鄉(xiāng)村人才就很少了。
如果不是高房價進行絆腳,許多大城市發(fā)生的搶人大戰(zhàn),會像吸血一樣逐漸吸空縣城。許多年輕人不愿意來到縣城或者縣城的年輕人不愿意回來,一者是因為縣城缺乏發(fā)展前景的產業(yè),就業(yè)崗位匱乏以及單一,發(fā)展空間?。欢呤且驗橄鄬τ诖蟪鞘休^為公平的競爭機制,縣城的人情社會氛圍和鄉(xiāng)土規(guī)則,讓一些回到縣城生活的人,立馬產生逃離的沖動。能留下來的,大都是以行政、事業(yè)單位和國企為主要群體了。
在縣城,只有官場,沒有職場。
在縣城,你真正能體會到學非所用,你所學的專業(yè)和從事的工作風馬牛不相及。在縣城,工作大可分為行政、事業(yè)、國有企業(yè)、自由職業(yè)等四個類別。其中最體面的無非就是在行政單位上班了,別人問你在哪高就時,回答底氣最十足的就是某辦某局了。隨著機構改革人員編制的限制,行政事業(yè)單位招人“逢進必考”。
在許多人眼里,大中專生畢業(yè)就意味著待業(yè)、失業(yè)。所以,在縣城擁有一個“鐵飯碗”是大多人的夢想和追求,即使是一個公益性崗位,也會有人托起關系花著大價錢擠破腦袋去爭取。神木月薪2500元招聘研究生作為協(xié)管員引起的熱議,不就著實反映了縣城的這種就業(yè)取向么?神木招聘事件不是反映了縣城的人才濟濟,而是反映了從事縣城其他行業(yè)的人才匱乏。神木所要招的研究生,只是戶籍和檔案留在了神木,人未必現(xiàn)在留在神木做貢獻。
在縣城,體制內的人才多,體制外的人才少;傳統(tǒng)型的人才多,高新技術的人才少,懂經營、善管理的企業(yè)經營管理人才少。在縣城,當最優(yōu)秀的人才把人生最好的年華留在體制內,卻因無背景晉升無望而弄得干勁和志氣全無,每天對著電腦喝茶玩手機時,過著徐庶在曹營的生活。我想,這個縣城是沒有活力的。
在縣城,當我們摒棄“跳出農門就從政”的思想時,當我們樹立公務員就是一份職業(yè)時,當我們憑著自己的真才實學、勤奮刻苦能夠在社會上創(chuàng)業(yè)養(yǎng)家糊口時,當我們擁有自己的特色產業(yè)持續(xù)發(fā)力時,當我們能夠提供足夠多的工作崗位時,我想,會吸引一大批年輕人才。而人才的聚集又會促進這種產業(yè)的發(fā)展,良性循環(huán)。那么,縣城會越來越好。但是,如果縣城缺乏有發(fā)展前景的產業(yè),只是依賴于資源,隨著資源的枯竭和產業(yè)的單一,無法吸引足夠多的人才。那么,等待這個縣城的就只有慢慢的衰敗了。
七、住房方面
縣城住房是衡量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主要標志之一,是反映人們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縣城經過近十多年的快速發(fā)展,全社會住房增多,城區(qū)人口增長,城區(qū)規(guī)模擴大。但因歷史的原因受多種因素影響和條件的限制。從一定程度上講,形成了“毛線蛋”式的水泥森林布局、見縫插針的鄰里關系,難以改造到位的公共設施,這些都給城區(qū)品味的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形成了障礙。
在縣城,住房大致可以分為房地產開發(fā)的商品房、單位修建的家屬樓、保障性住房、居民自建或購置的獨院、祖上留下的老宅等幾個類別。
先說房地產開發(fā)的商品房。近幾年來,中國的城鎮(zhèn)化進程不斷加速,無論是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都在加速城市擴張。尤其是縣城,之前城市化水平低,在這一輪的發(fā)展中,一邊進行舊城改造,一邊興建新城區(qū)。在過去幾年來,大小房地產商在縣城開發(fā)了大小好幾個樓盤,好地段的房價拉升到接近6000元每平。和大城市的房市一樣,有的人買房是出于剛性需求,有的人買房是出于投機需求。這倆年,隨著經濟的低迷運行和資金鏈的斷裂,縣城的人口處于凈流失的狀態(tài),導致新房市場明顯供過于求,甚至出現(xiàn)了爛尾樓情況。
再說單位修建的家屬樓。家屬樓由于建安成本低而受到縣城人們的青睞,但修建家屬樓那是過去的事情了。這兩年受國家政策的影響,再也沒有單位領導帶頭弄這個事情了。
第三說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是政府為低收入購房困難家庭出臺的一個政策,在縣城,解決了很多人的后顧之憂,挺好。
第四說居民自建獨院。近十多年來,生活在縣城的居民自建住房可以用“瘋狂”二字來形容。誰想蓋房誰蓋房,誰有土地誰蓋房,誰有錢誰蓋房,有多大建多大,想建多大就建多大。這樣做的后果就是,走進縣城的深處給人亂七八糟的感覺。每家每戶都地面高低不一,坐字斜順不齊。居間矛盾突出,居間的通風、采光、行路困難。這其中既有管理者不作為亂作為的問題,也有居民思想理念的問題,原因諸多,不好評判。
最后說祖上留下的老宅。在縣城,祖上留下的老宅大都是磚木結構房或者窯洞,隨著舊城改造的進行,現(xiàn)在存在的也是鳳毛麟角了,許多已被列為危房了。
在縣城,有錢人至少有三套住房,一套在省城,一套是獨院,一套是單元房。普通人(大都是進城的農民)受“丈母娘經濟”的影響,相比于單元樓,獨院性價比更高,買的都是二層小樓房或者平房。在縣城,也有很多進城的農民買不起房,為供孩子讀書打工租著房。在縣城,我想作為管理者,應對縣城的住房情況進行一次徹底調查和摸底,為編制住房建設規(guī)劃、改善居民居住條件提供依據(jù),為落實弱勢群體的居住政策提供技術支撐。
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在縣城,我覺得別玩房地產,有錢多搞些基礎設施建設。利用我們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優(yōu)勢,多做招商引資,做大做強有前景的特色產業(yè)比如旅游業(yè),才是正道。
關于住房,十九大明確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其實在我看來,房價居高不下都是出自于人性的貪婪和盲目的跟風。看到有人炒房賺錢之后就會陸陸續(xù)續(xù)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開發(fā)商看見有這么多人買房,就會提高房價,這就形成了一個圓環(huán)效應。有時,我們能管得住市場,卻管不住人性。
八、教育方面
當前,子女教育、自身健康、父母養(yǎng)老是人們關心的三大問題。其中教育是改變階層現(xiàn)狀,唯一可靠的上升通道。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已不是口號,是子女教育的行動指南。教育的魅力不在于傳授知識,而是在于引導和啟發(fā)。
在我看來,教育是培育人有一個健全的人格、掌握一門生存的技能、樹立一個堅忍不拔的志向。人真正需要的,是這樣一個志向,就是努力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不是滿足于完成別人分配的角色。
在縣城,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政府在投入,民眾也在投入。呆在縣城的許多農村年輕人,主要任務就是供孩子。在縣城,幼兒園有很多所,有公辦的,也有民辦的。從城東分布到城西,滿足縣城不同區(qū)域孩子的上學需求。
其中公辦幼兒園收費大體都一致就是娃娃的伙食費,但是民辦幼兒園就分出等次了。近幾年,大城市的品牌幼兒園進駐縣城,收費不低,人均每年一兩萬,但這是有錢人孩子的地方。上幼兒園并沒有挑動起縣城人們的神經,因為在縣城人看來那就是哄孩子的地方,在哪上都一樣。
在縣城,上小學是每年秋季開學縣城人們街頭巷尾熱門議論的話題。小學大體都是公辦的,但是分出了區(qū)別。師資力量、教學氛圍、生源質量的各不同,硬在縣城逼出來一個擇校難、大班熱的問題。管理者為此想了很多辦法,分片區(qū)、分戶籍、分住所各種分,但是管住了大多數(shù),卻管不住有關系的少數(shù)。
開學一周以后,每個班的學生都比原計劃超出了很多,達到七八十人。上小學,原來是孩子自己在讀書,現(xiàn)在是家長在讀書。車接車送,陪讀陪睡,事事要操心。孩子一開學,上班的干部們也加入了接送的大軍,如果把遲到早退作為違紀行為來處理干部的話,不知道能處理多少人,誰家沒個孩子。
九年義務免費教育的實施,不僅減輕了家庭負擔,而且是初中對小學畢業(yè)生的全盤接收。找一個好的學校,找一個好的代課老師,又是縣城人們發(fā)動自己關系的關鍵時期。孩子學的好,家長不拖關系少操心;孩子學的差,家長找起關系還擔心。有些家長的溺愛教育我現(xiàn)在都搞不明白,上中學的孩子又不是小學生,縣城又不大,為什么上學放學還要車接車送?
對于孩子,不經受風雨的考驗,怎么練就承擔風雨的肩膀?走向社會怎么辦?在縣城,初中畢業(yè)就是一道小的人生分水嶺。有的孩子上了高中,有的孩子進入了職業(yè)學校,有的孩子走向了社會。一個人在心智不成熟時期的一個選擇,徹底鑄就了一個不同的人生。
所以讀書改變命運,在這個 “讀書”還能改變命運的時代。人活著就要有理想、有目的,就要不顧一切去奮斗。至于奮斗的結果是不是成功?是不是快樂?不要放在心上。
在縣城,高中有兩三所,職業(yè)中學有一所。師資資源、學生資源的不同,造就了縣城幾所學校的高下立判,馬太效應非常明顯。上高中的目標就是高考,不要談素質,不要談能力,高考就是看誰考試分數(shù)高。就這么簡單,就這么粗暴。
在縣城,每年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基本沒有,最好的也就是人大、復旦這個類別了。在縣城,不光清北,985等品牌學校也越來越難了,這是優(yōu)勢資源向大城市集中的結果。在縣城,生源流失很明顯。過去大部分縣城中學的尖子生會在縣城上學,而現(xiàn)在大部分尖子生都去了地級市或省城,留下來的“尖子生”其實大多是以前的“中等生”。這就叫做大城市對小縣城的“掐尖”。
在縣城,家境殷實的人早已在省城買了房子。有的孩子從上幼兒園起就成了省城人了,有的孩子從上初中起,有的孩子是從上高中起。不問結果,只問過程。過程完美,家長也就問心無愧了。在縣城,諸多培訓機構遍地開花,諸如美術班、舞蹈班、口才班、書法班、鋼琴班……。良莠不齊,但是還是吸引著大量焦慮的家長,因為我們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在縣城,能教育出什么樣的人?在我看來,有很多影響因素。首先是家庭因素。如果家庭矛盾多,父母吵吵鬧鬧,對孩子是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其次是學校因素。學校硬件、整體學習氛圍固然重要,但是適合孩子也很重要。如果孩子進入一個學?;蛘甙嗉夐L期壓抑自卑不快樂,那么就不是最優(yōu)選擇。再者就是補習因素。補習有兩種,一種是特長和興趣培養(yǎng),比如跳舞、鋼琴。一種是智商能力培養(yǎng)。補習肯定有好處,但現(xiàn)在亂象叢生和良莠不齊,選擇很重要。
最后是社會活動部分。社會活動,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孩子整天埋在書本和手機里,缺少西方注重的社會實踐經驗。我覺得,縣城的孩子多些“紅桿綠葉是蕎麥”的“鄉(xiāng)土”實踐教育,未必是一件壞事。值得教育者的思考。
在縣城,無論教育質量的好壞,縣城是大多數(shù)孩子通往成功捷徑的地方,無法選擇。引用盧森堡的一句話:“不管怎樣的事情,都請安靜地愉快吧!這是人生。我們要依樣的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膽地,而且永遠地微笑著。”
九、醫(yī)療方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公共需求越來越強烈,關注自身和家人健康是我們生活不可缺乏的一部分。但是醫(yī)療資源分布不均、機構重復、效率低下、醫(yī)療技術和服務質量問題、藥價虛高、醫(yī)療腐敗等問題依然是抹平醫(yī)療體系不平衡不充分溝壑的絆腳石。“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既是老百姓頭疼的問題,也是管理者一直著重解決的問題,但愿越來越好。
在縣城,有縣人民醫(yī)院、縣中醫(yī)院、縣婦幼保健院等三家大的醫(yī)療機構,民辦專科醫(yī)院和小診所卻有N多家。三家醫(yī)院均位于縣城舊城區(qū)中心地段,建筑均普遍老化,且各自被周邊民用建筑包圍,沒有任何發(fā)展空間。各院建筑密集、空間狹小,無法解決其目前床位短缺、科室功能不全、超飽和運行等系列問題。目前來看,服務半徑過于集中,資源配置不均衡,無法適應縣城的快速發(fā)展。還好政府有有識之士,現(xiàn)在在擴張的新區(qū)選址新建。
在縣城,人們有點頭疼腦熱的小毛病自己去藥店買點藥就解決了??h城的藥店諸如“仁心堂”“廣濟堂”等遍地都是堂,沒“堂”就不是高大上的藥店。在過去,藥店的門口對聯(lián)是“但愿世間人無病,何愁架上藥生塵。”現(xiàn)在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賣藥的人希望賺的盆缽滿銀,這個社會的確是病了。
在縣城,小診所大都是給兒童看病的,可見當前我們公共醫(yī)療機構里的兒科是多么的偏科?,F(xiàn)在的孩子都嬌貴,一有點頭疼感冒,許多大人趕忙帶在附近的診所去看,不是打針就是輸液,見效快但也是對孩子抵抗力的一種摧殘。
在縣城,藥店花小錢解決不了的病情就去醫(yī)院掛號做檢查了,一系列下來不管你吃了吃不了,藥開一大堆,許多人吃幾次以后,藥都束之高閣最后過期扔掉了。“以藥養(yǎng)醫(yī)”這個頑疾不根除,即使有合作醫(yī)療等保障體系,老百姓還是負擔不起。
在縣城,許多人的身體檢查都是在省城或者京都進行的。在縣城,也有許多人小病扛著,大病看不起,更談不上獲得高質量的醫(yī)療資源了。即使現(xiàn)在有“水滴籌”等網(wǎng)絡籌款,但對于真正需要的人來說,也是杯水車薪。
在縣城,90%以上的疾病可以在縣內就診。但是制約我們縣級醫(yī)院服務水平的不是醫(yī)務人員的職業(yè)素質,而是地方的一些社會風氣。比如說生孩子,給接生大夫、麻醉師等人都要送紅包,好像不送紅包孩子生不下來。最后形成了一種風氣,在患者看來,不拿紅包的大夫不用心診治;在大夫看來,不送紅包的患者不上路子。
在我看來,去縣級醫(yī)院看病就是抓住兩個關鍵點,一是明確診斷,二是預防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這兩點恰恰是我們自己在家無法解決的問題。所以你去醫(yī)院求醫(yī),找熟人,托關系最應該解決的就是這兩個問題。這才是重中之重,這才是最重要的醫(yī)療資源,而不是什么比較特殊的藥物,不是什么單間的病房。如果診斷明確,要么當?shù)刂委煟粗苯愚D院。如果診斷不明確,抓緊轉院。
十、養(yǎng)老方面
當前在縣城,老人大都是隨子女進城的農村人。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大多數(shù)老人愿意選擇家庭養(yǎng)老、獨居或與配偶互相照料的自我養(yǎng)老方式。
在縣城,家庭養(yǎng)老依然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養(yǎng)老方式。雖然有一兩所養(yǎng)老院,但是很多人是不愿意把老人送到那里去的,怕背上罵名。在過去,老人在家中非常有威嚴,誰不孝敬老人,將會被眾人評說??墒乾F(xiàn)在,老人的尊嚴不再被推崇。伴隨著他們的衰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在一天天下降,隨著創(chuàng)造力的下降,他們的發(fā)言權和社會權威也在一天天縮小,他們對這樣的變化已經徹底無能為力。
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各種影響,許多人把父母的養(yǎng)老當作一種負擔來看待,造成了許多老人對待生活的孤寂和無奈。我覺得到我們這代人老的時候,選擇的肯定是老年公寓了,我們看重的應該是身體檢查和專業(yè)醫(yī)護人員照顧及人員之間交流等情況了。
莫讓“黃昏”無處安放。養(yǎng)老問題是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工作,我覺得根據(jù)老人的經濟能力和知識文化水平的差異,政府機構和社會輿論應針對不同人群倡導不同的養(yǎng)老方式。圍繞老齡人群,開發(fā)老年市場。引導養(yǎng)老觀念,因地制宜加強養(yǎng)老機構建設,在全社會促進形成尊重、關心幫助和老年人的社會風尚。
十一、交通方面
城市就像生命體,一個城市的交通就像人身體里的血液流通,它不是單一的一個系統(tǒng)構成,而是由多個復雜系統(tǒng)彼此配合、協(xié)調,共同完成良性的運轉。交通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經濟建設中重要的一環(huán),對于住在縣城的人來說,就是出行的安全與便利。
在縣城,大家的出行方式主要是私家車、出租車、公共汽車、摩托車、電動車、自行車、步行。過去縣城規(guī)模不大時,出行主要是摩托、自行車和步行。家里有輛摩托車,挺帶面挺給力了。
其中步行是很好的方式,縣城人民居住的地方離菜市場、超市、縣城的核心地段基本都是半個小時的范圍,又能鍛煉身體還綠色環(huán)保。過去縣城私家車少,在城里基本是隨便開隨便停的狀態(tài),交通不會擁堵,安全事故也很少發(fā)生。但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城區(qū)逐漸向外擴張,私家車和電動車開始成為了必要的出行工具。
在縣城,基本每家每戶都有私家車,有錢人買新車,沒錢人買二手車。價格檔次主要集中在三四萬元至二十萬元之間,國產車和合資車都有,諸如吉利、比亞迪、哈佛、豐田、大眾等。家境殷實的私家車大都在二十萬元以上,而且是夫妻雙方各有一輛。
在縣城,人們買車有跟風的毛病,比如說豐田霸道2700滿大街都是,不管是老板還是普通老百姓,開著就是高大上的感覺。在縣城,從五六十萬至幾百萬的豪車也有不少,走在街上分分鐘鐘都會碰見,車主大都是老板和二代(官、富),開的是享受和炫耀。
在縣城,最主要的干道大多是雙向四車道,通行繁忙但是不會堵,只要在上下班時或者接送孩子上學放學時會出現(xiàn)短暫的擁堵。主要道路上有非機動車道,要是交警不貼單子,停的都是車輛。和主干道相連的支路,在縣城稱為巷,大都是雙向兩車道。
因為在這些路上不限制停車于是經常滿滿當當停著兩排車,瞬間變窄??傮w上來說,縣城內的機動車交通長期以來處在一個基本夠用但好像下一秒就要不夠用的狀態(tài)。隨著縣內車輛增多,政府就開始在主要路段出臺禁止停車,增加隔離欄桿等措施,繼續(xù)使交通維持在一個基本夠用的狀態(tài)。
在縣城,公共交通主要是公交車、出租車和公共自行車。公交車是中巴車,公交線路有幾條,覆蓋了縣城的東西和南北,票價基本都是一塊錢,稍微遠點的是兩塊錢。有公交站臺,但是似乎不怎么管用,公交車對于縣城人來說是隨手招停,隨時上下。
在縣城,出租車不打表,起步價六塊錢基本能到達所有的目的地,稍微遠點是十塊錢。另外,出租車只要是順路,可以隨便拼車,不像大城市專車專用。在縣城,公共自行車也就是近兩年的新事物,交兩百元押金,一小時內免費使用。去年,摩拜共享單車也到達了縣城,給縣城人的出行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捷。
在縣城,行人闖紅燈和隨意過馬路是家常便飯的事情,私家車在沒有攝像頭的地方隨便掉頭和錯道行駛,讓人無可奈何。至于摩托、電驢、自行車等是借縫就插,讓開車人是防不勝防的出冷汗。
人們缺乏安全和規(guī)則意識,在我看來,大多數(shù)的交通不守法不守規(guī)行為表現(xiàn)出來的都是急急忙忙。人如螻蟻,我們大多數(shù)人一輩子什么都忙不下,卻時時處處表現(xiàn)的很忙。有時我們走的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了。一輩子很長,長到你肩上還背負著很多的責任;一輩子也很短,短到你不能做完全不想做的事。
十二、婚嫁方面
隨著社會價值觀念的裂變,促使所有人向金錢、享樂、物欲看齊?;橐霾辉僖宰非笮腋5膼矍闉榍疤岷蜌w宿,女性為了享樂可以拋棄自己應該擁有的幸福愛情,轉而追求華麗的、奢華的、虛無的生活,甘愿委身物欲。而男性只要有金錢基礎,可以用金錢揮霍自己貪婪的欲望,不需要任何純真的愛情來支配自己。
當今,很少再有陜北民歌《一對對鴛鴦水上漂》里描述的情景了,感情在房子、車子、票子、工作和家庭地位等跟前被擊打的支離破碎。
在縣城,擇偶標準切實的體現(xiàn)了當?shù)氐膬r值觀。優(yōu)先級是行政單位、事業(yè)單位、國有企業(yè)、商人,最后是自由職業(yè)。在縣城,男孩找女孩一般會問干什么工作的、長相如何、父母是干什么的等幾個硬件問題。
一般女孩子如果工作在體制內,找對象的成功率是大大的提高,如果再長的漂亮,那就是香餑餑了。女孩找男孩一般會問干什么工作的、人怎么樣、長相如何、個子高低、家庭情況等幾個硬件問題。一般男孩子如果在體制內有工作,而且有房有車,那就好找的多了。
在縣城,條件好的女孩比條件好的男孩難找對象很多。女孩有體制內工作而且貌美的,單著的也很多。也不能怪男孩沒用,縣城實在是機會太少,男的沒有施展拳腳的空間,大多優(yōu)質男都去大城市發(fā)展了。反觀女孩,只要有編,再打扮一下,就都能算條件好了。如果家里還行,那就是白富美了。在縣城,對女孩年齡很在意?;旧铣颂貏e貌美的,過了28周歲,介紹的就比較少了。
在縣城,婚嫁也基本上體現(xiàn)了門當戶對,官官聯(lián)姻、官商聯(lián)姻是縣城上流社會的一個趨勢和模式了。在縣城,有王子找灰姑娘的事情,但是很少聽說有公主找窮屌絲的先例。窮二代要實現(xiàn)屌絲逆襲,除非你的學歷、才華、工作所散發(fā)出的光芒掩蓋了你的家庭出身等所有問題。
在縣城,結婚前,女方跟男方要房子、車子、彩禮錢、金銀首飾錢、零花錢,基本上是一樣不能少的。家境好的,準備的妥妥帖帖;家境一般的,要借錢貸款籌備,真是結一次婚,窮了老子富了兒。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社會風氣,老人辛辛苦苦攢一輩子錢就是為了兒女結婚,年輕人不去奮斗和拼搏,不去體驗生活的艱辛與困苦,坐享其成。
這是社會發(fā)展的一種悲哀,而且一代傳一代,又是教育的悲哀。在我看來,年輕人結婚,自己有本事買輛奧迪,沒本事就買輛雅迪,不要拿父母的辛苦錢去揮霍,不要拿借錢貸款炫耀自己的不成熟。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段話是這么說的:“誰讓你讀了這么多書,又知道了雙水村以外還有個大世界……如果從小你就在這個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現(xiàn)在就會和眾鄉(xiāng)親抱同一理想:經過幾年的辛勞,像大哥一樣娶個滿意的媳婦,生個胖兒子,加上你的體魄,會成為一名出色的莊稼人。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這種不能為周圍人所理解的苦惱。”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愛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洋洋灑灑寫了這么多,不知所云。
作者白靖平,榆林市靖邊縣財政局干部。原標題:《深度好文:一個陜北人眼中的農村現(xiàn)狀》。本文作者出生在陜北的農村,自幼在農村長大,外出求學及工作6、7年后又回到了家鄉(xiāng)。參加招聘考試后分配至縣里某部門上班,但對農村情況并不陌生。早幾年前,他就想動筆寫寫老家農村的現(xiàn)狀,但是覺得自己對農村問題的歷史和當前政策把握的不全面,苦于思路的瓶頸和知識面及視野的狹隘,一直沒有動筆。2015年8月,作者被縣委組織部派往某村任第一書記,通過對農村進一步深入的接觸、走訪、了解,以及現(xiàn)今精準扶貧的全面啟動,因為站的角度不一樣,心里多了些“為什么”、“怎么辦”。居之無倦,行之以忠。本文就是作者就當下的農村現(xiàn)狀做一些淺薄的分析。值得每一個人閱讀并深思。嚴格意義上來講,作者的農村生活是這樣劃分的,12歲以前,在村里讀小學,徹底農村娃娃,念書,放驢,干農活;13歲至18歲,城里讀中學,寒暑期及忙假,除了學校補課外,回農村老家,也干農活;19歲至22歲,南京讀大學,寒暑假回農村老家,少干農活;22歲至24歲,外地工作,春節(jié)回農村老家,不干農活;25歲以后,在縣城工作,經?;剞r村,不干農活。這么多年,作為一個往返于城市與農村的“候人”,不可謂不奔波,但這同時也給作者這樣城里的農村人,農村的城里人的雙重感覺:以一個“鄉(xiāng)下人”的視角來看現(xiàn)代城市生活,同時也以一個“城里人”的視角來看現(xiàn)代化沖擊下的農村生活。就當下我的感覺,農村生活現(xiàn)狀較為突出者是人口問題、土地問題、產業(yè)問題、婚姻問題、養(yǎng)老問題、大病問題和傳統(tǒng)習俗的崩解問題。
【歡迎轉載·和諧中國網(wǎng)】投稿
郵箱:731590068@QQ.com
微信:131 4145 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