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槿惠清華演講開篇結(jié)尾講中文
近20分鐘演講獲11次掌聲稱韓國夢和中國夢相通
昨天上午,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在清華大學作了題為“韓中心信之旅,共創(chuàng)新20年”的演講,她用流利的漢語開場和結(jié)尾,談及兩國的文化和夢想,談及朝鮮半島與東北亞的未來,還現(xiàn)身說法鼓勵年輕人。在這場近20分鐘的演講中,樸槿惠獲得11次熱烈的掌聲。
中國古典名句信手拈來
>>講漢語
開場白:“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昨天上午10點多,一身紫色西服的樸槿惠步入清華大學主樓禮堂。在近20分鐘的演講中,樸槿惠用“字正腔圓”的漢語做了近3分鐘的開場白和半分鐘的結(jié)束語,通曉中國文化的她將中國古語信手拈來。
樸槿惠一開口就是一句流利的漢語問候,獲得長達十余秒的熱烈掌聲。隨后她說:“我見到各位清華大學的學子們,就想起了中國古典著作《管子》中的句子:‘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緊接著她提到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培養(yǎng)出包括習近平在內(nèi)的國家領(lǐng)導人和諾貝爾獎獲得者,“我相信今后這里的想法和熱情將會給中國開啟美好的未來”。
在談到東北亞國家間的關(guān)系時,樸槿惠引用《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遠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一句,認為國家間也需要一種增進互信,共度患難。
樸槿惠還提到,在父母雙亡的艱難時期,拜讀了許多中國哲學和古典文集,其中令她難忘的句子之一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中韓文化緣分根深蒂固
>>講文化
“兩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在韓國以‘漢風’表現(xiàn)出來,在中國以‘韓流’表現(xiàn)出來”
在演講中,樸槿惠不下10次提到“文化”兩字,這與分析認為文化將成為她此次訪華的亮點緊緊呼應。
她提到許多韓國國民小時候就通過書籍和漫畫了解“楚漢爭雄”“三顧茅廬”“三國演義”等中國歷史典故,講到自己曾去蘇州切身感受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還曾讀過很多中國先賢的書籍和文章,也喜歡中國歌曲。
樸槿惠提到,如今兩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在韓國以“漢風”、在中國以“韓流”表現(xiàn)出來。“我認為通過文化形成共鳴,才能真正拉近心與心的距離,成為朋友”,她說,中韓兩國擁有根深蒂固的文化緣分,這樣的共鳴值得珍惜。
在半分鐘的演講結(jié)束語中,樸槿惠也談到了文化,她用漢語說:“希望兩國的年輕人通過文化方面的交流,使兩國關(guān)系得到進一步發(fā)展,祝各位前途光明。”
將中韓兩國夢結(jié)為一體
>>講信任
“如同兩國江水匯入同一片大海一般,中國夢與韓國夢是結(jié)為一體的”
“心信之旅”是樸槿惠此訪的標語,信任成為演講的另一個關(guān)鍵詞。
在談到中韓關(guān)系、朝韓關(guān)系及東北亞的未來時,她強調(diào),“兩國人民之間、領(lǐng)導之間若能加深互信,國與國之間的關(guān)系也會變得更加密切”。
“如同兩國江水匯入同一片大海一般,中國夢與韓國夢是結(jié)為一體的”,樸槿惠巧妙地通過比喻,將中國夢與韓國夢相連,認為中韓正朝著國民幸福的目標攜手并進,“韓國夢若能陪伴中國夢,一定能實現(xiàn)建立新東北亞的夢想”。
>>講人生
不屈不撓面對任何困難
“人生一世終歸塵土,重要的是要活得正直和真誠”
演講中,樸槿惠談到自己對人生的感悟:“人生一世終歸塵土,就算有一百年光陰,也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漣漪,因此重要的是要活得正直和真誠,無論受到多大的考驗,只要與患難為友,把真誠樹為前行道路上的燈塔,那么到最后絕望也會鍛煉我。”據(jù)了解,《絕望鍛煉了我》也正是樸槿惠個人自傳的標題。
在回答清華學生提問時,樸槿惠說,她最困難的時期是父母遇刺身亡的時候,她個人也曾遇到襲擊,差點失去生命。她閱讀了很多書籍獲得內(nèi)心的平靜,還寫了自傳,書中她認為人生在歷史長河中只不過是一個點。
她用自己的際遇鼓勵清華學子“無論碰到什么困難,都能不屈不撓,讓每一天都充滿夢想,向宏偉的未來和寬廣的世界奮勇前進。”
□禮物
樸槿惠獲贈馮友蘭書法手跡
父母遇刺后樸槿惠傷心欲絕馮友蘭著作成為她的“生命燈塔”
昨天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親自主持樸槿惠的演講,他對樸槿惠說:“閣下的精彩演講,獲得陣陣掌聲,據(jù)我所知,這個掌聲是這個報告廳我當校長以來最熱烈的掌聲。”話音剛落就引得全場再次熱烈的掌聲和愉快的笑聲。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胡和平代表校方向樸槿惠贈送了清華老校門的模型,希望她再來清華作精彩的演講。隨后他用一句“好事成雙”,又引出了一件特殊的禮物——中國哲學家馮友蘭題寫的書法。
“據(jù)我所知,總統(tǒng)閣下非常喜歡閱讀中國的哲學書籍,特別是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胡和平向樸槿惠介紹,這本書正是馮先生在清華任教期間寫的。
馮友蘭先生的女兒,也是清華大學校友、知名作家宗璞,今年已85歲高齡,因身體不適無法親自前來,她特別委托馮友蘭的學生、清華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轉(zhuǎn)贈這件禮物。
陳來向樸槿惠介紹,這是馮友蘭先生89歲高齡時寫的一幅書法手跡,內(nèi)容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唐詩——王昌齡作的《芙蓉樓送辛漸》,“尤其是最后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壺’是形容人的高潔品格”。
陳來對樸槿惠總統(tǒng)說:“馮友蘭先生已故去20多年,我想他如果還在世的話,一定也非常高興把這首詩題寫給總統(tǒng)閣下,因為總統(tǒng)閣下是他的書的知音。”
樸槿惠是韓國前總統(tǒng)樸正熙的長女。樸槿惠在演講中說,她最初的理想是研究電子工程,成為專業(yè)人才。但父母的遇刺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傷心欲絕的樸槿惠,閱讀了大量中國古典書籍,其中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是幫她重新找回內(nèi)心平靜的生命燈塔。
>>鏈接
馮友蘭簡介
馮友蘭先生是我國著名哲學家,河南省唐河縣人,出生于1895年,1990年逝世。
馮友蘭曾任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其哲學作品為中國哲學史的學科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現(xiàn)代新儒家”。他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享譽全國,《人生的境界》《我所認識的蔡孑民先生》被編入中學教材。
□評價
用受訪國家語言演講顯素質(zhì)
400多名清華大學在讀本科生和研究生聽了樸槿惠的演講。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研究生梁業(yè)珍覺得,總統(tǒng)穿與清華?;找粯宇伾淖仙鞣⒂脻h語開場,說明她對這場演講精心準備。
這位1990年出生的清華女生說,此前看過樸槿惠的很多資料,印象最深的是她多次提到喜歡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我覺得她對中國有著很深的理解,這對日后中韓的合作是一個非常好的基礎(chǔ)。”梁業(yè)珍說。
在昨天演講的提問環(huán)節(jié),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中國發(fā)展規(guī)劃中心博士三年級學生楊默第一個被點到提問,她問樸槿惠“您認為未來東亞是否會形成類似歐盟這樣的共同體?如果有可能的話,韓國將在其中發(fā)揮怎樣的作用?”
昨天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楊默表示此前比較關(guān)注東亞合作的構(gòu)想和愿景,樸槿惠演講中的這部分內(nèi)容比較打動她,因為一些核心問題的解決目前確實難以給出一個時間表,所以盡管總統(tǒng)只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她的問題,她“還是很滿意的”。
對樸槿惠關(guān)注已久的楊默提到,上月樸槿惠訪美時用英文演講“很出色”,“在國家領(lǐng)導人層面,到對方國家用對方的語言來作演講還比較少,能顯出她的整體水平和素質(zhì)”。
楊默認為,當前國際政壇給予女性越來越多的機會,此次樸槿惠的“清華秀”讓她覺得延續(xù)了一貫的“樸槿惠風格”:“溫和親切,但是話語中能感受到她剛毅的性格”。
□行程
樸槿惠抵西安將參觀秦皇陵
昨天下午,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乘坐的專機抵達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開始2天1夜的訪問西安行程,這也是韓國總統(tǒng)首次訪問西安。
樸槿惠此站行程緊湊,陜西省委書記和省長將與其會見,她還將視察進駐當?shù)氐捻n國企業(yè)三星電子,并參觀著名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本版采寫京華時報記者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