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農(nóng)民,緣何給省委書記做鞋墊?
金黃色的向日葵、清雅高潔的荷花、為人民服務(wù)的紅心……
這些獨具匠心的花色,她一針一線繡了半年
昨天早上7點,天剛剛亮,63歲的楊青蓮就抱著一大包東西出門了。
在較為寬敞的小區(qū)門口空地上,她小心翼翼地攤開了一塊大紅布,拿出厚厚一摞白底兒繡花鞋墊,稍作構(gòu)思后,開始用針線將這100雙鞋墊一雙一雙地縫在布上。
一晃4個多小時過去了,100雙鞋墊終于都縫在了紅布上。這個時候,一直全神貫注的她才突然感覺到了寒冷,手也早已經(jīng)凍得通紅。
“家里太小了,放不下,只有到外面去縫。”昨天下午,因為受涼而有些咳嗽的楊青蓮又坐了1個小時的公交車,把這100雙鞋墊送到了晚報,“我是濮陽的一個普通農(nóng)民,在鄭州已經(jīng)生活了10來年的時間。這些鞋墊,是我花了半年時間日夜親手縫制的,就是想通過晚報送給關(guān)愛‘4050’人員和‘退扇子’的盧展工書記。”
昨天下午,在本報采訪大廳,楊青蓮展示她制作的鞋墊。
她的感動
盧書記關(guān)愛“4050”人員和“退扇子”,讓我心里感覺特別溫暖
昨天下午4點半,楊青蓮在鄰居左小偉的陪同下,從遠在鄭州東區(qū)的家中,坐公交車來到了西郊鄭州晚報大廈。
“可能上午在外面縫鞋墊時有點受涼了,這會兒感覺不太好受,不過還好……”衣著樸素的楊青蓮神情略顯疲憊,眼睛也有點浮腫。
在晚報采訪大廳,楊青蓮等人小心翼翼地攤開一幅長約4米、寬2米多的紅布時,現(xiàn)場所有人眼前一亮:100雙繡花鞋墊規(guī)整地排列在上面,每個鞋墊都做工精美,獨具匠心。
談起為何想起給盧展工書記送鞋墊,楊青蓮十分激動,眼睛一度濕潤:“我經(jīng)??葱侣劊ツ?,看到盧書記到焦作調(diào)研,體驗‘4050’人員就業(yè)難,后來又看到了盧書記‘退扇子’的故事,我真的特別感動。”
楊青蓮說,她是1948年出生的,也曾經(jīng)“4050”過,深知在那個年齡階段找工作的艱難,所以,在得知盧書記的關(guān)愛后,心里感覺特別溫暖。
楊青蓮說,她只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不知道能為書記做點啥?思來想去,半年前,她終于“開工”了:要親手為盧書記縫制100雙繡花鞋墊。
她的創(chuàng)意
百雙鞋墊做工精美,“最漂亮的鞋墊才能表達我的心意”
就在前天,這100雙鞋墊才算全部完工。
“我是從農(nóng)村出來的,從小就會做鞋、剪花。做這些鞋墊,其實最費心的就是設(shè)計,我想做出最漂亮的鞋墊,才能表達我的心意。”
楊青蓮親手縫制的這100雙鞋墊,花色各不相同,也都各有美好的寓意。
一朵朵金黃色的向日葵、清雅高潔的荷花,還有為人民服務(wù)的紅心、叼著橄欖枝的白色和平鴿、傲霜怒放的紅梅……這些精美的花色,都被她一針一線地繡在了鞋墊上。同時,還有“以人為本”、“天下為公”等字樣。
“為了表達我的祝福,我還特別繡了幾雙‘心想事成’、‘萬事如意’的鞋墊送給盧書記。”楊青蓮說。
為了做這些鞋墊,她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就開始動針線了,中午也從不休息。
“其實,我更喜歡晚上做活,夜里安靜,很出活兒。”她說,每天都是看完《新聞聯(lián)播》后,就開始做鞋墊,一般要到凌晨才睡覺。
這樣每天10個小時以上的工作,每天最多也只能做出兩雙。
鄰居左小偉
“沒想到楊阿姨在默默做這么有意義的事情”
就在鞋墊正式完工的這兩天,眼看大功要告成了,可從來睡眠質(zhì)量很好的楊青蓮竟有點失眠了。
“我太激動了。我開始想,該如何把我的心意,把這100雙鞋墊送給盧書記。”楊青蓮思來想去,最終想到了借助晚報。
“楊阿姨的執(zhí)著精神感動了我,她年紀大了,我不放心阿姨一個人出門。”左小偉說,在天氣不冷的時候,他每天都會看到楊青蓮在小區(qū)的涼亭里埋頭做繡花鞋墊。
“我問了幾次這些鞋墊都是做給誰的,阿姨都沒有說。這次是她問我晚報熱線電話的時候,我才知道的。原來,阿姨是想送給我們的盧書記。”左小偉說,在剛知道的時候,他先是感到意外,但隨之就是感動。
“我們鄰居好幾年了,楊阿姨從來不是一個張揚的人,沒想到,她在自己默默做這么有意義的事情。”左小偉說。
女兒耿國玲
“媽媽是個‘倔媽媽’”
昨天晚上7點,本報采訪車把楊青蓮送回了家。
在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間里,日光燈柔和地照射著。
這就是楊青蓮的臥室,一張床、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床頭柜上放著一臺電視機,布置得干凈整潔。
整個房間里,最扎眼的,就是厚厚的白色棉布鞋墊和一些針線。
戴著一副老花鏡,坐在床邊,穿針引線……這100雙鞋墊,楊青蓮每天就是在這里這樣完成的。
楊青蓮現(xiàn)在和自己的小女兒耿國玲一起居住。
在23歲的耿國玲看來,做一雙這樣的繡花鞋墊是很麻煩的事情。
“我不會繡那么漂亮的花,只會做一點兒皮毛。”耿國玲說,每雙鞋墊都要經(jīng)歷做模子、打面漿、粘布、擬模、貼面、鑲邊、繡花等至少六七道工序。
“我們兄弟姐妹4個人看到媽媽每天這么辛苦,都心疼她,不想讓她做,但她很倔,我們也拗不過她。”耿國玲說,面對這個“倔”媽媽,她每天只能盡量多地幫媽媽做做家務(wù),看媽媽累了就給她按摩一下。
“小女兒很懂事,每天都會給我端洗腳水,我所有的孩子都可孝順。”說起家庭,楊青蓮顯得十分舒心。
“其實,媽媽為盧書記做鞋墊我早就知道了。我感覺她做得很對,也很能代表我們河南老百姓的心聲。”耿國玲對媽媽表示很理解。
媽媽極富愛心,花甲之年還赴舟曲做志愿者
采訪中,當看到關(guān)于“舟曲志愿者”的鞋墊時,我們意外得知,在去年8月份舟曲發(fā)生特大泥石流災(zāi)害后,熱心的楊青蓮還瞞著兒女“偷偷”趕赴舟曲災(zāi)區(qū)做志愿者。
在舟曲的半個月時間,讓楊青蓮十分難以忘懷:“我們當時在縣委大院門前搭了帳篷,我主要是做好后勤服務(wù)工作,有時候還會去和附近學校里面的一些孤兒交流談心。”
現(xiàn)在,在楊青蓮的手機上只要輸入“舟曲”二字,就會出現(xiàn)長長的一排聯(lián)系人名字,有舟曲學校校長的電話號碼、舟曲孤兒的電話號碼等。
“我們家并不是很富裕,媽媽是農(nóng)民,也沒有啥退休工資。”耿國玲說,就這,楊青蓮還經(jīng)常會買一些衣物郵寄給舟曲的困難群眾,“前不久,我們花了800多元錢買了12雙新鞋,給舟曲的孤兒郵寄過去了。”
對于這么熱心和富有愛心的媽媽,耿國玲說,作為兒女,他們感到很自豪,也深受感染:“希望盧展工書記能夠收到媽媽做的鞋墊,這是我們最大的心愿。”(記者 裴蕾/文 記者 賈俊生/圖)
相關(guān)鏈接
盧展工退扇子
2010年6月28日下午4點左右,鹿邑縣太清宮鎮(zhèn)懷六村村委會的小院內(nèi),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盧展工。
正在周口農(nóng)村調(diào)研的盧書記邀請村里的黨員、干部、村民圍坐在一起拉家常。
雖然有些樹蔭,但是37℃的高溫加上午后太陽的蒸騰,此時院里格外溽熱。
小村子從來沒有來過這么大的領(lǐng)導,熱情的村民又是搬桌子,又是拉凳子,村支書抱起一摞折疊紙扇放在盧展工面前的一張小方桌上說:“盧書記,天太熱了,您趕快坐下扇扇!”
盧展工拿起一把,放在手里打量了一下,并沒有打開扇子。“這些扇子是誰買的?”書記細心地問。
“村里買的。”村支書說。
“買扇子的錢是從哪里出的?”書記又微笑著問。
“村里有辦公經(jīng)費,一把扇子也就塊把錢,花不了幾個錢!”
“我知道,村子里沒有多少辦公經(jīng)費,還是把這些扇子收起來吧。”盧展工一邊說,一邊收攏起面前的這堆扇子。
“盧書記,您太客氣了!天恁熱,您大老遠的來到這里,連把扇子都舍不得用,俺們心里過意不去??!這也是俺鄉(xiāng)里人的心意,真的花不了幾個錢!”村支書和村民都再三表示。
“快收起來吧,村子里面經(jīng)費挺困難的,你們又是買扇子,又是買水的,還是不要花這筆接待費用。”盧展工執(zhí)意堅持說,“天熱點有什么關(guān)系呢,院子里有風,燒點開水喝喝就行了!”
“這些扇子能退還是退了,退不掉,買扇子的錢還是由縣里面給補上吧。” 這時,盧展工叮囑坐在邊上的鹿邑縣委書記楊廷俊說,“你一定要記著這個事!”
盧展工坐在凳子上,與村民們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歡聲笑語不時在小院內(nèi)洋溢。始終沒有打開扇子的盧書記,臉上滲出了細密的汗跡,他帶來的,卻是盛夏酷暑里一股清新清爽的風。(據(jù)《河南日報》)